复制摩托国际化模式 尹明善能否再书传奇 (6)
事实上,力帆汽车所面临的问题还不仅限于此。在采访过程中,《汽车人》发现,力帆汽车的经销商团队,包括从原摩托车销售商发展而来的那些“老伙伴”,并非如尹明善所想的那样,有着绝对的忠诚度。
《汽车人》所联系的苏州某力帆经销商,因为力帆520不佳的市场表现早于2006年12月底退出了力帆汽车的经销体系;西安某力帆经销商虽然拒绝向《汽车人》透露有关销售情况,但从其言辞还是能觉察到不满情绪;南京某力帆经销店已离职的袁先生则认为,力帆520本身是一款不错的产品,上市之初,极具性价比的优势还是带给了经销商很大信心,但随着厂家实施全面降价措施之后,每辆新车平均仅千元的利润,已经给经销商带来了严峻的生存压力。当问及厂家对经销商的资金扶持是否到位时,袁先生笑言:“这个问题还用说吗,我想媒体应该比我们更加清楚。”
据他透露,力帆汽车对经销商的资金扶持,实际是与每个销售店的销量直接挂钩,卖出一辆车即返200元的广告费用,按照每月最多不过两位数的销售成绩来看,经销商在利润空间被挤压到极限的时候,实则是无法从厂商那里获得更多的支持,这也意味着他们没有能力针对力帆品牌进行必要的宣传推广活动。“没有广告,自然会给消费者造成品牌不具备实力的不良印象。而即使是力帆在南京正式投放的广告,也因为前期调研不足,投放时间和投放地点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袁先生无奈地说道。
除此之外,对经销商售后服务体系培训力度的欠缺,也是他认为力帆汽车销售渠道的最大不足:“我们的技术工人都是专业的,但力帆却没有把控好对他们的培训,好比宝马TRITEC发动机,力帆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培训标准,技术工人因为对其不了解,势必给工作带来相应难度。”
在这个“渠道为王”的时代,谁能帮助经销商更好地赢利,谁就有可能成为未来最大的赢家。尹明善并非不明白这个道理,但在企业资金吃紧的状态下,力帆汽车的“小脚步”,决定他并不能迅速找到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
“力帆能否持续发展,要看它是否具备连贯的推进思路,而不是慌乱和非理性”,金永生如是说,“行业洗牌已经临近,如果两年时间内,力帆汽车还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这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力帆被熔岩淹没的可能性并不是没有。”
毕竟,在企业品牌尚不具备优势的情况下,如果产品和市场没有做出良好的布局,力帆汽车在国内市场将会沦落到更加边缘的地位。
海外市场亦是“战场”
或许是因为这两年的压力实在太大了,透过那副黑色边框的硕大眼镜,尹明善的目光相比以前,多了些许迷离的感觉,但这位总是宣称“自己18岁”的老人却从来不会轻言失败。于是,正如本文开篇所总结的那样,能否得到国内市场的认可,力帆汽车已经不愿过多去考虑了,它的“触角”迅速深及到了遥远的异国他乡,“国内稳定、国外赚钱”更成为尹明善的最大夙愿。
“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合资品牌竞争力远远大于自主品牌。因此,自主品牌选择把注意力转向新的广阔市场也是形势所迫。”尹明善说。
于他看来,力帆汽车现在发展战略的转向,并不是一时突发奇想,而是顺应企业形势的需要。“在海外市场,每台车销售单价接近1.5万美元,其利润远高于国内市场销售价,所以力帆汽车的总体布局,是立足国内,拓展海外。”胡祺的一番话,更是暗示海外市场对于力帆汽车存在的巨大诱惑力。
0 顶一下 | 对复制摩托国际化模式 尹明善能否再书传奇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