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国Ⅲ:国Ⅲ真的来了 (6)
尽管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声音,但企业更多地是关注自身利益在执行过程中是否会受损失,是否会改变当前的格局,是否要面临市场的风险,执行国Ⅲ环保标准的成本如何消化。在这些担心和忧虑的背后,摩托车国Ⅲ排放标准的准点实施,仍然被一致认同,并已达成了共识,这个共识来源三个方面:
首先是国际大环境的需要。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代表,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不仅要做节能减排表率,也需要担当责任。并且中国政府作出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就要求各行各业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努力提高节能意识、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排放量。对摩托车行业来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行国Ⅲ排放标准,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提高竞争力的需要,也是争取行业宽松发展环境的需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不仅具有世界意义,更是中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焦点,作为环保主要措施的节能减排工作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其次是国内制造业发展方式转型的需要,多年来,中国的制造业(包括摩托车行业)始终是采取高能耗、低效率规模扩张的模式在发展,在能源、资源日趋紧张,贸易摩擦频频的内外部环境下,过去粗放式发展模式日渐式微。金融危机过后,大到国家政策,小到企业个体,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各行业的企业都在努力转变既有的发展方式,强调以科研力量、技术优势、人才优势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通过先进制造业来提高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的国际国内竞争力,以经济危机为契机推动各行各业发展转型,促进产业升级。因此,实施国Ⅲ排放标准是摩托车行业适应国内制造业升级转型地环境需要。
最后是摩托车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摩托车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始终以仿制抄袭,低成本低价格,低水平规模化来面对国内外市场。在多年地发展过程中,出口市场或者是市场失败被迫撤出,或者受外国贸易保护的打击,造成低技术含量产品出口乏力,并呈不断下降趋势。同时,国内市场不断成熟,消费者消费观念转变,市场竞争向更高要求发展,要求摩托车行业升级转型,向自主产权、更高水平、更高技术含量方向发展。国Ⅲ排放标准的适时出台,使低水平建设、无序竞争的行业获得一次整合机会,有利于中国摩托车行业技术提升和产业集中度提高。
虽然不同的企业对国Ⅲ排放标准的实施达成了共识,但是不同的企业采取的应对措施又不尽相同,主要分为三类企业:
第一类企业是准备充分,能够完全执行国Ⅲ排放标准,并采用电喷技术真正实现摩托车升级换代。这类企业品牌定位高,产品价格和利润空间也相对高,按规定时间实施国Ⅲ排放标准,不仅市场风险小,更有机会在此次实施过程中掌握主动,能够获得较多的利益和市场份额。这类企业不仅希望国Ⅲ排放标准能够准时、彻底地实施,以此来保护自身利益和市场份额,同时也希望政府管理部门公平公正地监督国Ⅲ排放标准实施。当然,这类企业也有的备有多套方案,会根据管理部门的执行力度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确保当前竞争优势不会丧失。这类企业在做出表率的同时,也需要政府给予政策上的激励,通过鼓励先进来促进国Ⅲ排放标准迅速毁换。
第二类企业有所准备,能够通过各种方式达到国Ⅲ排放要求的企业。这类企业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能够达到国Ⅲ排放检测标准,并有实力完成国Ⅲ排放标准的切换。但是,这类企业是目前行业的主流企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属于当前市场秩序的既得利益者,他们希望在国Ⅲ标准切换过程中能平稳过渡,确保目前市场竞争格局,确保自身市场优势不受损害。但由于历史原因,这类企业对管理部门的执行力度和公平性持观望态度,担心库存风险和市场秩序混乱,从而影响自身的经营,这类企业希望国Ⅲ执行分步走并能平稳过渡,既完成国Ⅲ标准的过渡又能保证当前的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这类企业是要管理部门给出明确的态度,并通过监督和扶持推动其执行国Ⅲ排放标准。第三类企业是在市场竞争中不断被边缘化的中小企业,这类企业既没有技术能力也没有财力执行国Ⅲ排放标准,采取的是“慢一拍,看风向”的策略,这类企业做好了两手准备,管理部门执法严格就立即转行退出摩托车行业,执法不彻底就继续浑水摸鱼。这类企业应该是管理部门重点监控和打击的对象,在市场手段无法淘汰的时候,必须依靠管理政策、制度法规等手段来打击,净化市场环境,提高行业集中度和竞争力。
正是由于摩托车行业不同的企业发展水平不同、技术水平不同,应对态度又不一致,并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来应对国Ⅲ排放标准地实施,由此造成━━ 二大矛盾:不同企业之间的利益矛盾,政府监管部门执行态度与执行能力之间的矛盾。
从行业内部来说,不同层次的企业发展水平、技术能力及应对态度不一样,决定了行业内部对国Ⅲ排放标准执行的期望值不一样。对那些具备技术优势、准备充分、执行彻底的优势企业,更希望的是国Ⅲ排放标准按时实施、彻底执行,用相同的检测手段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的行业企业。而其他准备不充分并占有市场优势的企业则希望国Ⅲ排放标准分步实施,通过时间缓冲为企业平稳过渡创造条件并消化积压在销售渠道的社会库存,为全面实施国Ⅲ排放标准创造条件。行业企业内部矛盾的根源在于企业利益保护和市场竞争需要。
从政府管理部门来说,对国Ⅲ排放标准的实施仍然是采用传统思维方式,通过一纸公告来实施国Ⅲ标准,而没有从行动上重视起来,在国Ⅲ技术排放标准即将实施的时间窗口到来之前,管理部门既没有公布详细的监督方法、检测手段及相关细则,也没有对相关检测机构、检测部门增加投入以全面彻底的监督国Ⅲ排放标准的实施。据我们所知,即使今天管理部门对国Ⅱ排放标准彻底全面的监督仍不具备相应数量的设备、人力、物力。对于更高标准、更为复杂、更为全面的国Ⅲ排放标准的实施,政府管理部门是否有能力全面彻底地执行依然是个未知数。因此,管理部门的执行能力和国Ⅲ标准检测要求之间矛盾造成了国Ⅲ执行难的困境。此矛盾的根源在于执政理念和管理思想的僵化,把一项影响到行业发展方向、关系到百万人就业,影响企业生死存亡的政策当成一纸公文来发布,简单地用“禁止”或者“通行”来解决政策的实施及后期管理。
不管是企业技术水平的差距,还是出于利益保护的需要,国Ⅲ排放标准的延期执行和被迫执行,最终的根源在于各大企业对政府管理部门存在着━━三大疑问:如何确保政策执行的公平性与彻底性?如何消化因政策执行而带来的成本上升?具体实施日期(市场切换日期)是否推迟?
首先是国Ⅲ排放标准执行是否能够全面彻底公平公正地执行?这是主流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正是因为摩托车行业曾经的“型式认证”、“CCC认证”、“国Ⅱ标准”、“生产准入”、“一车一证”等一系列政策执行的虎头蛇尾,不仅没有起到规范行业发展的作用,在执行过程中的种种弊端反而造成行业竞争更加混乱。实施国Ⅲ排放标准,从本质上来说利国利民。但是,在既有的人力物力、设备条件下,能否保证全面执行,并长期坚持执行,从而避免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行业各方均不看好。国Ⅲ排放标准实施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作,而不是一阵风暴式的运动,它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关系到诸多企业的切身利益,需要慎重对待。
0 顶一下 | 对关注国Ⅲ:国Ⅲ真的来了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