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摩帮征战东南亚追踪:宗申大玩“隐形术” (4)
宗申在泰国的主打产品
记者观察
宗申为何“舍不得”东南亚?
2003年,和所有遭遇困境的中国摩托车一样,面对越南陡然提高的关税,宗申面临选择:要么放弃越南市场转战其他国家,要么在越南投资建厂,就地生产。宗申最终选择后者,笔者认为原因有四。
原因一,在商言商,中国国内市场赚钱难。
中国国内市场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摩托车全行业甚至陷入“论斤卖”的窘境。近几年中国制造业的平均利润水平在3%至5%之间徘徊。记者5月从力帆经销商大会获悉,目前摩托车行业的利润水平已经降至2%以下。
原因二,越南市场有钱赚。
越南经历长时间战争,经济一度陷入停滞,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对外开放市场以来,蓄积已久的市场爆发出巨大的消费需求,也显示出极具竞争力的要素成本优势,越南经济增长的后发优势尤其突出。这也是重庆摩帮把越南作为走出国门首站的根本原因。这样一个有着良好前景的市场,有理由对企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包括越南在内的整个东南亚市场,摩托车行业的利润率在10%以上,远高于中国国内。
原因三,旧情难舍。
宗申已经在越南市场耕耘数年,既有的渠道,已经搭建好的政商合作关系,以及几年来沉淀的品牌影响力(尚且不论品牌美誉度),让轻车熟路的宗申难以抛弃对这块市场的眷顾。
第四是越南对资本的导向政策。
中国企业选择了两种方式走出国门:一是出口贸易,即是国内生产产品,然后运往国外销售:二是直接海外投资建厂,落地生产。
一般说来,为了建立本国的工业体系和提供更多就业,出口目的地国家更愿意选择后者,越南在2003年提高中国摩托车出口关税,便是为了鼓励中国摩托车企业在越南落地生产。
在越南政府3年减税、7年折半征税的优惠政策鼓励下,2003年底,宗申在越南投资建厂。与此同时,在泰国,宗申也开始租赁厂房和建设生产线,将此前的摩托车配件出口落地组装销售的模式变更为了就地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