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价格战——场赢面大于输面的博弈
价格战是一场事关电池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洗牌战,时间越久,对行业洗牌越是有效。
铅酸电池又一轮价格战从年初打响。与以往所不同的是,今年的价格战并没有采取杀气腾腾的突然降低售价的方式,而是趁着原材料铅价的上涨按兵不动,维持原有产品售价。这种价格战看似温和,但在半年时间的累积下,对只有微利的诸多企业形成了极大的冲击波。
从今年二月份起,铅酸电池的主要原材料铅由每吨的1.2元左右开始攀升,上涨至目前的1.4万元以上,涨幅约10%。但市场上电池的价格并没有水涨船高,而是维持在原有的水平。这对平均利润不到10%或更低的电池企业来说,铅价上涨产品不提价,企业必亏无疑。
这次价格战对企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电池企业的走势将会怎样?在价格战中的一些中小企业生存状况等一系列的问题,令业内外人士高度关注。
铅酸电池的价格战随着电动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电池企业大批涌入而不断出现,从五六年以前的小规模冲突,到二三年以前的大动干戈,直至当今的“旷日持久”。每一次价格战所导致的结果是,个别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品牌效应逐渐凸现的同时,使得许多中小企业的日子不好过。因此,电池企业的每一次价格战,因巨头们为巩固已取得的市场成果、进一步扩张市场的强烈愿望而挑起,随着这些大企业之间的讲和与价格战的杀伤力作用而告一个段落。价格战表面上削去了产品的利润,却对有实力的企业来说,收获了大片市场的版图,保证了大企业的产品价格与中小企业存在着级差。价格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部分大企业实现市场扩张和做大规模屡试不爽的游戏规则。
值得高度关注的是,这次价格战的背景却选择了两大节点上:一个是整个世界经济的萧条、中国出口市场严重受挫和老百姓“捂钱过冬”的心态正浓之际。另一个是电池厂家普遍存在着对电动车行业发展“悲观或希望”交织的情绪。所谓“悲观情绪”是,经济萧条导致大批企业关门,严重影响市场购买电动车和更换电池的欲望,导致市场出现萎缩。所谓“希望情绪”是,通过中国政府数万亿投资的政策拉动,达到刺激经济复苏的目的,能使绝大部分的老百姓有稳定收入的来源,维持购买电动车的信心和能力。
因此,掀起打价格战的企业往往是电池大企业或电池企业的巨头,借打价格战之刀,进一步解除遭到中小企业围剿的市场份额,并借此将那些中小企业赶上绝路,是打价格战的企业之初衷。但是,中国现状与诸多的因素对中小电池企业有优势,主要体现在:市场需求不断扩容留下的生存空间。
大型电池企业尽管产量在不断地增加,但占整个市场份额在相对地减少,而中小电池企业利用价格优势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企业市场扩张的步伐。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电动车拥有量已经突破一亿辆以上,一些省份如江苏、山东、河南、浙江等电动车拥有量已经达到或接近一千万辆的规模,以电池寿命一年(市场上65%左右为48V17AH以上的大车、35%左右为36V10AH的电动自行车)为计算,整个市场一年对电池的需求在一亿组!而国内年产电池300万组以上规模的企业仅10家左右(天能、超威和新诺力三家电池企业的总产量已经达到2000万组以上)。这10家企业的产量加在一起也只不过在4000万组左右,只占到市场份额的40%。尽管这些企业在一些地区多年来逐渐形成了品牌的价格高优势(高出其他品牌约5~8%之间),但在全国范围,这些品牌覆盖率有限,由此给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0 顶一下 | 对电池价格战——场赢面大于输面的博弈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