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辆民用摩托这样问世 (4)
山洞里建工厂抗日 年产量曾超5000万发
3月31日下午,85岁的郑守权来到双碑嘉陵工业园的靶场一带(原二层岩)。这里有一段长约400米,高50米的山脊,分布着10多个山洞,是当年第25兵工厂建的山洞厂房。山洞分布密集,间隔不到5米,洞口宽度和高度都在8米左右,呈半圆形。如今洞口的铁门锈迹斑斑,有的已经被藤蔓掩盖。
郑守权在每个山洞口都要张望一阵,1983年退休后,他就再没有来过这里。从1942年到1945年,他在27号山洞里工作了4年,一边躲避日机的轰炸,一边生产子弹匣。
经过一番仔细辨认,郑守权终于找到了自己当年工作的27号山洞。“洞子一般都是30多米深,大门处都设有稽查守护。两边放机器,中间是过道。”在他的指引下,记者看到山洞中间还挖有腰洞,与两边的洞子相通,“平日里我们在洞里作业,听到警报响了就躲进腰洞里,即使外面炸垮了也不怕。那时,我们工人成天想的就是多造子弹,把鬼子打个稀巴烂。”
当时的25兵工厂一直处在日机轰炸的风口浪尖上。“听说炸得最凶是1938年。那时工人都是尖着耳朵上班。一听到警报,放下工具就往厂房旁的山洞跑。”郑守权称。
1942年郑守权进厂时,25工厂正紧锣密鼓地建这些山洞厂房。除二层岩外,挂榜山脚也在挖。到1942年5月,共挖出了40座山洞。
1942年10月,迁往山洞的机器安全完毕,山洞生产的效益很快凸显。12月起,工厂具备了月产600万发枪弹的能力。1943、1944年连续两年枪弹产量超过5000万发。
“当时所有的子弹都是走水路,运往朝天门再送往前线的。”郑守权带记者来到嘉陵江边的码头,昔日的趸船已经不见踪影,岸边只剩下一根当年拴缆绳的铁环柱。当年25兵工厂5年期间生产的近3亿发子弹,和其他的抗战物资一起,如同嘉陵江水一般,源源不断地汇集朝天门,再输往抗日前线。
0 顶一下 | 对中国首辆民用摩托这样问世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