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申获“中国制造业十大企业领袖奖” (1)
2007年12月8-9日,由亚州制造业协会和中国设备监理协会主办的“中国制造业论坛2007年会”在北京中奥马哥孛罗大酒店隆重举行。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走向世界的“中国制造”。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和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出席会议。
蒋正华副委员长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制造”海外受阻,关键在于竞争力不足,自主创新乏力。他说,创新能力不足是当前中国制造业的最大软助。只关注价值链中最薄弱环节的产业政策是不能支持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他讲,“中国制造”目前还主要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赚的是辛苦钱,不仅面临着欧美不公平贸易壁垒的挤压,又面临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和环境资源的约束,造成竞争力严重不足。蒋正华副委员长说,中国制造业的增值率和利润率都很低,附加值程度不高。2006年,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率仅为26.4%,比美国2005年的水平低8.3个百分点。在出口产品中,有51%是加工贸易。在很多关键原材料上,仍然依赖进口的现象还比较严重,进口产品占外贸出口总额将近50%,集成电路95%要进口,轿车制造装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70%依赖进口。蒋正华副委员长指出,“中国制造”能源消耗大,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节能降耗任务艰巨。他说,我国制造业的能耗占全国一次能耗的63%,单位产品的能耗高出国际水平20%,全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67.2%是锅炉排放。他还指出,“中国制造”国际品牌缺乏,品牌意识薄弱。他说,虽然最近几年,国家在培育中国名牌、世界名牌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还有许多制造企业品牌意识薄弱,一味注重生产环节,忽视品牌营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蒲长城在论坛发言时指出,消费需求的高级化过程决定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必须尽快转入以提高产业素质为核心、以提高增长质量和竞争力为方向的新阶段。他说,在今天全球化的趋势下,世界各国很多因素都参与到了中国制造领域,如“中国制造”的贸易方式有50%以上是加工贸易,加工贸易产品都是按照外国订货商的要求和国际标准生产的。在这个意义上,所谓“中国制造”其实就是“世界制造”。如果“中国制造”受到了损害,世界各国也同样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度边幸男在论坛上总结了日本机械工业发展的两个成功方面:一方面是隶属于特定的大企业的分包型中小企业群,即因作为其企业集团的成员而高度化,为增强以大企业为中心的机械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做出贡献的中小企业群。另一方面,是以大田区式的中小企业群为代表,没有成为隶属于特定的大企业的分包企业,而是和各种企业存在有业务往来,专司特定加工业务的专门化程度较高的中小企业群,以及开发并生产出各种成品机械的中小企业群。
0 顶一下 | 对左宗申获“中国制造业十大企业领袖奖”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