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交映两重天---摩托车行业价格战 (1)
2003年12月12日,《经济参考报》以《恶性竞争让“中国制造”海外受创,卖摩托车形同卖废铁》为题报道了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恶性价格竞争。文章说,在越南市场上,一辆中国摩托车平均价格由5年前的700美元降至现在的280美元,平均利润仅为50元左右,跟卖废铁差不多,形成“出口数量不断上升,经济效益连续下降”的尴尬局面。
专题研讨会上,重庆各摩托车企业负责人一致呼吁:摩托车企业应尽快改变目前单纯依靠价格大战的竞争方式,否则,整个行业会因此而自取灭亡。
这则新闻可以说是中国摩托车行业价格战的典型例证。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日渐成熟,激烈竞争随之而来,价格战开始在各行业此起彼伏,愈演愈烈,小从家电百货,大到摩托车、汽车,一时间硝烟滚滚。为了赢得市场,企业和商家一次又一次地祭起了降价大旗,降价以吸引顾客成为最频繁的竞争手段。由此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其他企业纷纷跟进,这样,价格战的爆发就不足为奇了。
对于价格战带来的一系列生存危机,许多企业深恶痛绝。甚至有人热嘲冷讽道,如果没有了价格战这种简单初级的竞争手段,许多中国企业还能依靠什么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而同样可以预料的是,如果中国企业在“攻城掠地”中惯用的“价格战”伎俩一旦失效,那么在抵御竞争风险时一些企业会变得不堪一击!
价格战一旦出现,总会招来骂声一片,人人喊打。然而,就是这个千夫所指的“坏家伙”却越活越旺,至今未见灭绝,人们看到的反而是成就了不少业界的黑马。当年,“长虹”就靠着价格战一跃而坐上家电行业头把交椅。时至今日,在中国家电这个已相当成熟的行业,价格战依然是屡试不爽的利器,以至于在2007年,慧聪网发表的一篇文章仍做着“2007年‘价格战’将淡出家电行业”之类的预言,由此可见这种“顽疾”的根深蒂固。
其实,当我们冷静下来时,就会发现,价格战决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可以说它是市场经济下竞争的必要产物!有人说“降价”让中国消费者得到最大的实惠,还有的舆论公开呼吁:欢迎价格战。
0 顶一下 | 对水火交映两重天---摩托车行业价格战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