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欲5年发展10万辆电动车自驾租赁
5月14日,“中国电动汽车商业模式探索暨杭州电动汽车自驾租赁公共交通项目可行性研究”讨论会在京召开。会上,浙江康迪
车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晓明作了关于“杭州市5年10万辆电动汽车自驾租赁公共交通项目可行性”的研究报告。“杭州模式”再次成为各界专家热议的焦点。
杭州市虽然在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方面走在国内城市前列,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难题。胡晓明在报告中将这些总结为:一、价格偏高;二、续驶里程短;三、充电时间长;四、充电设施不完备;五、电池污染。杭州正是基于这些提出“自驾租赁”模式。
报告指出,城市内行驶的车辆,70%以上为单人用车,而杭州市内对车辆最高限速每小时60公里。因此,如若定位准确,将电动汽车定位于城内买菜、接送小孩等短途交通工具,产业化就将不存在问题。此外,经过其调查,以24小时计算,城内90%以上停车资源是浪费的,但往往在时间段集中时停车资源紧张。
据介绍,杭州计划建设的“纯电动汽车自驾公交运营网络系统”,将全部采用纯电动汽车为用户提供租赁服务,可充电式立体车库分布在城市的机场、车站、商业中心和居民小区等需建站区域。
结合FLASH演示,胡晓明在报告中重点介绍了自驾租车站的主体设施可自动充电的智能立体停车库。此车库具有电动汽车日常监测维护及能源供给、车辆存放和办理租车业务等功能。车库配备的车辆出入库定位机械装置,可快捷准确地实现车辆入库、入位和出库。而配电充电系统可对入库定位的车辆进行自动充电。
用户将车辆驶入车库后,只需充电插头插上电动汽车,车库内的升降梯就将直接运送车辆至各层车位。而用户还车时,只需抽拔充电插头即可。
据胡晓明介绍,利用立体车库可对车辆做到:集中购置、集中管理、集中充电、集中维护、分散租用自驾。此外,立体式车库可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平均每0.5平方米就能停一辆车,100平米内能停200辆。而经济性方面,胡晓明表示:“此项目达到2万辆电动汽车规模后,按每公里0.8元租赁费用计算,年营业总收入为78840万元,年利税总额为17519万元。”
报告结束后,与会嘉宾就此展开了热烈讨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认为:“与北京相比,杭州城市不大,较适合作此试点。”并赞成此试点选用微型电动车,“车小了,什么问题都好解决。”此外,他还建议:“如果把租赁和出租结合起来,对于不会开车的用户,通过出租车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更多人群的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则对该模式提出了改进建议:“私家车使用也存在高峰和低谷。比如每天早高峰可能就面临集中借车的状况,如何有效解决用户无车可借的问题需要考虑。”另外,他提出了这样的疑虑:“用户借车后对车辆造成损害如何解决?是否需要保险公司高度介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陈清泰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此项模式可以先小范围试点,再中试,最后大范围试点。要尽快找到能够被市场接受的、有市场需求的技术路线。电动汽车现在还处于孕育期,政府应对商业模式进行指导,应当将商业模式的探索列入"十城千辆"工程,但不应过早下结论,要允许地方创新。”
陈清泰表示:“要尽快找到电动汽车的市场定位,市场有需求、有用户愿意消费,电动汽车技术延续下去就有可能。同时,电池、电机、电控等技术不断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在不需要政府补贴的情况下,电动汽车依然能够推动下去,这个产业才能壮大。如果一开始就将目标设定过高,带来的问题就是如果离开了政府补贴,就无人购买。因此,在政府补贴能承受的范围内,技术能否尽快走向成熟,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陈清泰例举液晶电视的发展历程,“最早是美国一家公司想做可以挂在墙上的电视,即液晶电视,但公司面临长期无法实现技术突破的困境,只有投入而无产出,最后项目被迫中断。后来,这一技术被日本人买去了,他们首先将液晶屏应用于计算器显示器,然后逐步应用于游戏机显示屏、电脑显示器,直到2005年前后液晶电视终于问世了,实现了最初"可以挂在墙上"的电视的梦想。这是漫长的一个过程。”陈清泰认为,最开始应该找到能够被市场接受的一种应用方式,以此将新技术延续下去。
出席研讨会的其他嘉宾有: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原副巡视员李万里、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陈家昌、国家发改委工业司车船处处长李刚、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国家电网营销部副主任魏琦、杭州市经信委副主任郝志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