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Ⅲ不是象征性的“安检”
国Ⅲ来了!
喊了无数次“狼来了”,这次“狼”真的来了。可讽刺的是,面对嗜血成性的狼,更多人的选择不是拿起武器准备迎敌,而是采取对峙的姿态或“谈判”的策略,想以群体的力量吓退对方,或者乞求对方能在合适的时候进行攻击,眼下,在实施在即的国Ⅲ排放标准面前,摩托车企业的众生相正是如此。
环顾全球,上到国际社会与各国政府,下到各行各业与普通百姓,节能环保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世界主要国家争相出台有关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的一系列法规和举措,那些制造业巨头也无不以提高技术含量、降低产品能耗为己任。世界潮流如是,我国摩托车行业在国Ⅲ排放标准上的踌躇不前无疑有悖常理,更有挑战社会法则与民众道德底线之嫌。
与此前实施国Ⅱ时的“雷声大雨点小”不同,这次国家是动真格的了,显然,国家已经意识到了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这点上来自国际、国内以及自身的压力,且似乎对摩托车行业的一贯“秉性”早有防备,因此来了个“全面切换”的同时必须确保“一致性”的要求,即从国Ⅲ标准实施之日起,各摩托车企业所有生产的车型均须达到国Ⅲ标准,且在国Ⅲ这项硬性的技术标准面前,要保证产品在生产、送检及抽检环节上的一致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国Ⅲ绝不是我们乘坐飞机的“安检”那么简单,只要把随身携带的危及安全的“危险品”扔掉就能顺利通过。而更像是一次严格彻底的“体检”,不仅需要彻查周身的关键器官和部位,而且不达标者不予过关。有专家直言不讳地指出,这一做法“简直是要了摩托车企业的老命”。
众所周知,即便是在目前普遍施行的国Ⅱ标准面前,各摩托车企业也只是草草应付、敷衍了事。不是要达到国Ⅱ标准吗,那我只要保证送检车辆达标即可,至于生产线上的大批车辆,该怎么样还怎么样。增加一个抽检环节,对某些企业来说无异于一道“催命符”。
危机面前,各摩托车企业又开始蠢蠢欲动了,但不是厉兵秣马,严阵以待,而是再次将希望寄予政府“法外开恩”,延缓国Ⅲ的实施,至少留个半年的库存消化期。大限将至,方知阵脚已乱,早干嘛去了!
摩托车企业在国Ⅲ问题上的“集体迷惘”和“推三阻四”,不仅暴露了技术水平与能力的问题,更充分暴露出整个行业社会责任感的普遍缺失,以及对国家法规及产业政策的藐视和亵渎。在自身短期利益的驱使下,暴露出企业的领导者和经营者缺乏对当前全球范围内的环保形势最基本的判断力与决策力,特别是一些大牌本土企业缺乏对行业的引领与示范的责任感,而导致这些的罪魁祸首就是在对国Ⅲ的认识和应对准备上存在严重不足。
试想,对于那些片面地认为国Ⅲ就是自身发展的“紧箍咒”、视国Ⅲ如大敌的摩托车企业,又怎能指望它们去理解国Ⅲ、接受国Ⅲ、甚至是支持国Ⅲ呢?
正像有业内专家和企业人士所说的那样,绝大多数企业只花300块钱就能达到的标准,用的还是化油器,只做了一个表面工作,这样对于摩托车技术升级又能有多大的意义。国Ⅲ的一再延期,其实是阻碍了中国摩托车产品的技术升级,如果国家政策是草草应付了事,那耽误的又将是一个生产周期。低碳经济的大旗不能空舞,国Ⅲ的实施并不仅仅意味着从化油器向电喷的简单过渡,而是一次涵盖研发、生产、配套、销售、售后等各个环节的全面转型与提升。
对企业来说,国Ⅲ是一次提升产品竞争力、扩大品牌影响力的大好机会;对行业来说,国Ⅲ是一次提高行业门槛、净化行业氛围的绝佳机遇;对整个中国制造业来说,国Ⅲ也是一次树立行业形象、社会形象、全球形象的难得契机。
爱之深责之切,作为行业的一份子,特别是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我们有理由期待企业能壮大、行业能发展。在批驳摩托车企业的各种弊病之余,我们也希望整个行业在国Ⅲ问题上“平稳过渡”,以防给市场造成剧烈波动,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我们更希望国家在推行国Ⅲ时能一视同仁,“扶优扶强”,保护和发展先进生产力,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哪怕是一些所谓的大牌企业。国Ⅲ不是终点,将来还会有国Ⅳ、国Ⅴ......
0 顶一下 | 对国Ⅲ不是象征性的“安检”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