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摩企业走出同质化怪圈靠创新
随着惠普、富士康、英业达、广达的进入重庆,IT业将在2012年成为重庆市第一支柱产业、重庆产业面临升级换代。但是,大家的目光更多聚焦在惠普、英业达这样响当当的世界品牌上,对那些曾一度非常红火、如今却快被遗忘的本土IT品牌在这轮机遇面前,应该或将要处于什么样的状态,给予的关注不够。而面临更大挑战的传统行业——汽摩,升级换代已经迫在眉睫,突破口在哪里?《重庆商报》邀请到重庆IT行业和传统摩企代表,以及政府管理部门官员,共同探讨此话题。宗申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左宗申先生作为客座嘉宾接受了采访——
在这轮产业升级换代中,汽摩企业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左宗申认为,产业升级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经历金融危机后很多企业家开始对这个话题更加重视,“我毫不隐晦地讲,重庆乃至中国的摩托车产业从起步到现在,之所以一直都无法突破同质化竞争的怪圈,就是因为在技术领域没有实质性的创新。”
固守几款老车型,也能赚到一些钱,中国的国情让摩托车行业失去了创新的动力。
记者:汽摩产业升级困难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
左宗申:这主要有两方面吧,一是企业自身,二是市场环境。全国有上百家摩托车整车企业,配套厂更是不计其数,但为什么还是赶不上日本?甚至印度的发展速度也在我们之上,都是因为上述两个原因所致。
企业尚未建立起技术进步的机制,缺乏技术资源是制约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目前在影响产业升级的资金、市场和技术诸因素中,归根到底是技术的制约。部分企业由于规模不大,老板出于成本的考虑,并不愿意在创新上投入,而是固守几个老款车型,在市场上厮杀,因为也能赚到一些钱。
中国的国情也让汽摩行业失去了创新的动力,表现尤为突出的就是全国大中城市的“禁限摩”,目前已有近190个城市赫然在列,连重庆这个摩托车之都,比如观音桥等部分城区也开始禁止、限制摩托车,这其实就是把摩托车的市场逼到乡镇、农村等落后地区。
你想想,大部分市场都在农村,农民兄弟只要认为“跑得动、可拉货、价格划算”就够了,哪管你排放高污染大,更不会在乎你采用了什么高科技,既然没有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当然很低。但如果在城市就不一样,消费者对产品的性能、外形、环保等科技含量要求高,自然就促进企业不断地技术创新。
我认为作为民营企业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通过创新实现率先发展,走创新发展之路,加快在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领域的发展步伐,让中国的摩托车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走差异化路线。
引进技术加速升级换代
我不是专家,但我有一个庞大的新能源开发团队,分布在重庆、意大利、加拿大、美国,几乎24小时不间断地从事技术研究。
记者:有人认为,作为传统的汽摩企业,发展新能源存在技术、人才等先天不足的因素,对此如何解决呢?
左宗申:我当然不是专家,但我下面有一个庞大的新能源开发团队,分布在重庆、意大利、加拿大、美国,几乎24小时不间断地从事着相关工作的研究。这里面有许多都是国际锂电池协会的专家成员,我个人也亲自在全世界网罗新能源的专业人才,目前宗申的新能源团队有百多号人了。
不过这还远远不够,我最近刚刚和美国MISSION MOTORS公司签订协议,这家公司将于2月底前向宗申递交未来三年发展的《商业计划书》,积极争取于5月底前签署《注资协议》,6月底宗申就将成为这家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然后将在重庆搭建一个产业化研发平台,尽快将具高性价比和核心竞争力的电动动力系统推向国内外市场;还有此前与波斯顿电池公司也签署了合作协议。
技术引进是迅速学习和掌握国外先进技术,加速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与外商合资合作,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合作开发,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同时,制定培养和吸引人才的政策,建立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激励机制,只要待遇客观、公司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质,都可以吸引外国科学家、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我所用。
借此转型是明智之举
从很大程度上说,金融危机是中国产业升级的一个机会。
记者:重庆有不少汽摩配企业,甚至整车企业都萌动着进入IT相关产业的想法,您怎么看?
左宗申:这是好事嘛,从很大程度上说,金融危机的确是中国产业升级的一个机会,而重庆的IT强市梦,也给了传统的汽摩制造业一个产业升级与转移的机会。
重庆的汽摩产业发展至今,格局已经非常明显,集中度越来越高,部分企业面临着向上进步的天花板,所以他们看准了IT产业的商机,趁现在还有实力的时候,赶快转型是非常明智之举,利用这次机会进行产业升级,让企业的各方面有个飞跃,否则随着汽摩产业的继续发展,在未来的若干年内,部分企业出局是毋庸置疑的。
0 顶一下 | 对汽摩企业走出同质化怪圈靠创新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