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摩帮大佬 兵分两路谋求突围
谋求海外市场
寻求更大的利润空间
摩托车及零部件一直是我市最主要的出口商品。据重庆海关统计,2007年,力帆集团、隆鑫集团、宗申集团、重庆银翔摩托车集团等企业,分别以40959.9万美元、29586万美元、19337.4万美元、17606.9万美元分列重庆市出口30强的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五位。
而眼下,摩托车企业正在面临出口量大而利润薄的尴尬。按照左宗申的观点,中国制造业的市场环境正在恶化,应对之招一是调整产品结构,二是调整市场布局。现在越南市场的摩托车售价是国内的3倍,欧洲市场的售价是国内的4~5倍,而美洲就更贵。要应对成本上升的压力,就必须打开通往国际市场的通道,建立国际销售网络。
这一观点也正在成为本地摩企的共识。秋田齿轮董事长付中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秋田将把产品销售的重点转向出口。未来3年,出口产量将占到70%。付中秋透露,“公司已和本田签约,明年每月要提供不低于50万套齿轮,但目前公司的月生产能力只有80万套,这就需要不断扩大规模。”
据称,秋田齿轮的海外战略也初见成效。“已进入了国际一线摩企,如比亚乔、雅马哈、宝马等的配套体系。”秋田齿轮总经理周代友认为,“除日本以外,其他地区现在基本上不生产摩托车配件,国内的零部件企业在海外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输出资本品牌
渝企欲开拓欧洲市场
“以前的国际化是初级国际化,企业只是简单地走出去。由于国外商人控制了渠道,我们只能贴牌生产。这次我们走出去是资本输出,要在国外建设自己的生产线,打通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国际一流企业贴身肉搏。”在左宗申看来,企业实现国际化的主要途径,就是要在当地实现本土化:在当地采购原材料建生产线,连人才都要用当地的。
本地摩企对此是有切身感受的。摩托车主机厂在重庆的本地配套额正在逐年增加。据周代友称,主机关键零部件的本地配套率已达70%,而发动机出口量比整车出口量还要大。
周代友说,重庆摩企目前处在简单产品的输出阶段,正在进入在国外建组装生产线的新时期,但还无法实现海外的大批量采购。在东南亚等一些发展中国家,汽摩厂家常常因为零部件供应短缺而停产,组装生产线也经常为产品的本地化率而苦恼。
拥有自己的组装生产线和销售网络,不仅有利于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还可以促使产品向高附加值靠拢。左宗申表示,宗申集团的海外计划是,先稳固东南亚市场,再开拓欧洲市场。目前,已在泰国建立了100家专卖店,计划再建300家,每个店的投资100万元;同时着手在6个西欧国家建设自己的销售网络。
“我们最终的理想是输出文化和品牌,像本田一样实现本地化采购生产。”
0 顶一下 | 对重庆摩帮大佬 兵分两路谋求突围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