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一线品牌最后的搏杀 (1)
度过2007年销售的火爆,2008年开局摩托车行业就面临着“四高一低”的窘迫。尤其是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残酷现状使整个摩托车行业不得不面临着这样一个事实——产品涨价不可避免。
对于摩托车涨价带来连锁反应和负面影响,国内厂家品牌心知肚明也深有体会。2005年,国内市场由于“一车一证”及“欧II”排放标准的出台造成生产成本上涨,厂家依靠涨价转移成本压力。然而摩托车业内历来就有“不涨价是等死,涨价是找死”一说。谁先发动涨价谁的市场就会率先受到冲击。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最先涨价的品牌的销售遭遇毁灭性的打击,网络流失、销量下滑,部分商家转而经营别的品牌。而那些作壁上观,坚持不涨价或迟缓涨价的厂家成为那次涨价的受益者,通过各种“转移方式”平稳渡过涨价危机,坐享渔翁之利。
但时过境迁,如果说2005年的行业涨价还可以想办法“逢凶化吉”的话,那么今天的涨价却“无路可逃”——原材料的价格上涨是此次涨价的主要原因,企业生产摩托车离不开钢铁铝材。2008年,面对着新的一轮“价格轮回”,涨价在挑动厂商敏感神经的同时也昭示着一个全新时代的来临。
行业“洗牌”喊了很多年,在2005年涨价风波中也得到推波助澜的推进:涨价之后品牌厂家减少、市场商家退出转行、品牌与市场都得到澄化、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在2007年销售排行榜上,排在前十位的品牌销量占据总量的71.5%,一线品牌成为市场的主宰——这就是行业洗牌的最直接体现。
而2008年行业涨价,除了继续拉大一线品牌与二、三线品牌之间的差距外,更重要的一点还应该是一线品牌之间的对决与较量:通过这次涨价提升产品提升品牌,赢得了市场、赢得了用户就会乘风破浪一路高歌,与竞争品牌间的差距就显现出来。
因此,此次涨价可以看作是一线品牌与一线品牌之间的一场厮杀与博弈,对企业实力、产品实力、营销实力以及服务、网络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肯定,经过2008年行业涨价后,中国的摩托车产业销售“航母”也必将在这些强势品牌博弈中产生。
0 顶一下 | 对摩托车一线品牌最后的搏杀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