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摩托车市场:扫描2007 展望2008 (4)
2008年摩市瞭望
2008年,是举国上下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第一年,也是贯彻落实汽车产业政策,推进摩托车“十一•五”阶段性目标全面实现的重要之年。这一年,我国将喜迎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召开、8月奥运会举办、12月改革开放(即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可谓大事要事不断,好事喜事连连,大江南北也动情,普降瑞雪兆丰年。这一年,国家将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摩托车产业也会乘此东风,优化发展,再上台阶。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助推摩托车业又好又快发展。这既是党的十七大对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摩托车产业由大到强、获得持续永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大政方针的牵引下,摩托车企业也将自觉摒弃过去那种拼资源,拼消耗,只图“量”的增加,不求“质”的提高的盲目“快速”增长方式,主动转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注重质量,提高效益等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方式上来,扎扎实实地抓好科学管理、自主创新,苦练内功,夯牢基础,千方百计提高核心竞争力。以认真负责的精神、昂扬向上的斗志、奋发进取的姿态、扎实深厚的功底,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
——稳健推进产品自主研发,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今年7月1日,国家将实施国3加装OBD车型式认证,届时,国2排放车将不能继续销售。同时,还将加强在生产一致性检查和在用车排放符合性方面的监督。对此,企业将尽一切努力做好产品的技术达标和上档升级工作。燃油税虽然“千呼万唤未出来”,相信随着改革的推进,是必定会出台的。企业只有把握住市场脉搏和规律,早作打算,早作准备,未雨绸缪、运筹帷幄,才能抓住发展机遇,赢得主动,决胜未来市场。这将促使产品开发思路和方式的转变,以我为主,借助社会资源,或与专业开发公司,或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产学研相结合,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与原始创新并举,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开发方式,开发出具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以创造持久效益为目标的产品开发理念将与市场结合得更加紧密,获得更高的成功率。过去因应对无序市场竞争而出现“短平快”的非理性短期行为的开发模式已无立锥之地,进而开启真正以用户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适应市场潮流,引领市场需求开发新品的新时期。无疑,我国摩托车自主研发将迎来一个质的提升和飞跃。
——市场需求仍有增长,内外并举再创新高。2007年摩托车产销已到2500万辆的高度,是否已达顶峰?回答当然是否定的。试看,向有善观世界经济风云变幻的世界摩托车“老牌”已悉数汇聚中国这个当今世界摩托车制造中心领地才刚刚布阵“安身”告罄,正欲雄心勃勃利用中国资源制造摩托车驶向五洲四海就是佐证。去年中国摩托车制造企业忽地冒出10家上榜,抢抓机遇瓜分“蛋糕”也是辅证。具体从国内国外两大市场分析,也可得出如此结论。
国内市场表现不俗。虽然近年来摩托车内外销比例是“内降外升”,但国内市场近年需求与日俱增也是铁定事实:2005年国内市场销售1319万辆;2006年销售1486万辆,比上年增加167万辆,增长12.66%;2007年达1729万辆,比2006年增加243万辆,增长16.35%。其增幅为逐年增高。随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摩托车也必然会有“上好佳”市场表现。一是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二是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摩托车消费需求也将随之增长;三是能源供应趋紧,石油价格居高,部分汽车消费者将转向使用摩摩托车;四是一旦电动自行车标准出台,原“轻摩化”电动车消费者也将转而使用摩托车,以满足其动力强劲的需求。
国外市场春光明媚。目前正处于快速上升势头:2005年出口455万辆;2006年为640万辆,比上年增加185万辆,增长40.66%;2007年达816万辆,比2006年增加176万辆,增长27.50%。增幅均高于内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扩大,和平外交路线的深入发展,对外经贸合作的加强,广袤的国际市场将会得到进一步拓展。企业“走出去”到国外建立“根据地”(合资合作建厂)将稳步增长。由于能源紧缺是世界性难题,摩托车在海外市场将大有用武之地。
——摩托车向中大排量延伸,向多元车型拓展。目前,市场消费需求仍以≤50ml、100ml、110ml、125ml、150ml和>50ml(三)为主,其份额的升降是渐进式的。但从2005年到2007年这3年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发现,6大排量车总体份额下降后,缩减部分已流向中大排量、中高端车市场,被追求豪华、大气、时尚的年轻消费者所享有。250ml车2005年为19.44万辆,2006年为30.80万辆,2007年则达42.92万辆,年均递增10万辆以上,增幅明显;750ml车2005年为1.76万辆,2006年为1.86万辆,2007年为2.04万辆,年均递增仅1000余辆,增幅小但能反映出其发展趋势。车型也有较大变化,已由过去简单的骑式、踏板、弯梁、太子等车型向跑车、越野、赛车等休闲娱乐运动等多元车型延展。不断满足多层次、多元化消费市场需求已成为摩托车生产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孜孜以求,不断奋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