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摩托车行业产业升级势在必行 (2)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能源资源的紧缺,原油价格的不断攀升,是各国政府所共同面临的课题,节约资源,重视环保已成为众多国家共识,并逐渐深入人心。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纷纷出台政策鼓励生产以及消费节能环保型车。我国台湾已实施摩托车第五期排放标准,堪称废气排放全球最严的标准。诸多市场信息表明,高技术含量、高性能、高附加值、低油耗、低排放、低污染的节能环保型摩托车将成为市场消费主流,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看好追捧。有技术开发实力的企业将会不遗余力地为消费者乃至“产业升级”创造奉献出众多摩托车“精品大餐”来。
摩托车产业发展现状需要转型升级。多年来,摩托车产量一直保持着逐年增长,甚至快速发展势头。2006年产量为2144.35万辆,同比增长20.69%,而工业总产值仅为856.76亿元,同比增长18.02%。若按照《摩托车“十一五”专项规划》提出的“‘十一五’末期规划产量应在2000万辆左右;摩托车工业总产值应达到1200亿~1300亿元人民币”的总量目标要求的话,全行业产量已提前4年实现了目标,而工业总产值仅达三分之二,尚差三分之一;即使2007年产销预计达2500万辆,超过“十一五”规划25%,而工业总产值预计最多1000个亿,仍差200亿~300亿,这种总产量猛增与总产值“落伍”的巨大反差,是规划设计者们所万万没有料想到的。这与摩托车行业长期以来管理不到位,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同质化严重,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有关,导致持续多年“让利不让市场”的价格“血战”悲情连连,行业集约经营、科学发展老是停留在口号上,难以付诸实践。充分反映出我国摩托车工业的发展只注重了“快”而忽略了“好”。此种状况与党的十七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精神格格不入,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至此,必须痛下决心,坚决“转身”,实施差异化经营,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全面提升经济运营质量和效率,走既好又快的产业发展之路。
摩托车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亟需转型升级。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必将竭力适应市场新形势下的新要求,转变观念,理清思路,从长计议,调整战略,积极主动、科学理性地参与市场公平正义的竞争。把过去不计成本拼资源、并消耗的粗放型经营转向追求质量效益永续发展的集约型经营上来,把由注重财富“量”的增长转到注重经济“质”的提高上来。而今,有些企业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正在酝酿或谋划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整合产业资源,着手进行革命性的变革,把过去以产品为纽带的价格链升华为以品牌为核心的价值链,建立以整车、配套、研发、经销为一体全面协调和谐共赢的经济共同体,着力打造持续稳定共谋发展的新格局。这种竞争模式的构建,必将大大提升企业(品牌)的竞争能力,加速摩托车产业升级的步伐,勇敢直面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指出:“到2010年汽车生产企业要形成若干驰名的汽车、摩托车和零部件产品品牌”;“使我国汽车产业在2010年前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对摩托车及其零部件企业而言,目标重大而时间紧迫。因此,2008年摩托车产业升级“箭在弦上”、势在必“发”!各企业要作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0 顶一下 | 对2008年,摩托车行业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