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城市:“摩都”重庆之企业篇 (1)
摩托车的“重庆制造”
多年以来,重庆一直是中国摩托车最大的制造基地,虽然受摩托车产业“广东板块”和“江浙板块”两面夹击,但重庆摩企依然具有不容质疑的实力。2007年,重庆摩托车产销量超过870万辆,比2006年增长了17个百分点,交上了“全国摩托车产销量第1、发动机产销量第1”的成绩单,再一次证明了“重庆制造”的强大竞争力。
重庆“摩帮”的兴起
独特的历史背景,让重庆拥有了雄厚的制造基础,同时也拥有了以长安、嘉陵、建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军工企业。上世纪80年代,在“军转民”的大背景下,嘉陵和建设两大军工企业开始生产轻便型民用摩托车,由于产品适应了消费需求,使摩托车生产和消费迅速兴起。一时间,嘉陵摩托、建设摩托风靡全国,成为时尚的符号。于是,重庆成了摩托车产地的代名词,“重庆制造”也成了摩托车消费的风向标。
上世纪90年代,嘉陵拥有中国摩托车的最高知名度,在嘉陵、建设的带动下重庆摩托车兵团的迅速壮大,力帆、隆鑫、宗申等摩托车民营企业开始发力,重庆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摩托生产基地,重庆“摩帮”这个带有武侠小说中江湖气息的名词也在全国名声雀起。
如今在重庆“摩帮”中,两大国有企业嘉陵、建设以及三大民营企业隆鑫、力帆、宗申是重庆摩托车制造的绝对的主力,在全国10大摩托车企业中占据了“半壁江山”。除此之外“摩帮”中的二三线摩托车企业渝安、晓星、银翔、鑫源,新感觉等,也在国内外摩托车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与摩托车企业唇齿相依的摩托车配件行业也迅速扩张,目前已有包括秋田、渝江、两江……在内的上千家摩配企业,共同形成了国内最强大的配套体系。
从“重庆制造”到“重庆创造”
一度以来,重庆摩托车产量虽然很大,但是技术档次不高,特别是车型变化不多,同质化严重,排量主要集中在50cc至150cc的狭小范围内,走的是中、小排量,低价格的路子,市场定位以农村市场为主,缺乏附加值高的踏板车和大排量摩托车。
为了重塑“重庆制造”的新形象,把重庆建设成为规模大、质量高、技术水平先进的举世公认的“摩托车之都”,重庆的摩托车企业开始了一场“自主研发”、“技术升级”、“品牌塑造”、“价值回归”的新征程。
从2005年开始,宗申启动了一个累计投资高达30亿人民币的高端产品研发计划——赛科-龙计划,目的就是把“中国制造”提升到“中国创造”的价值领域。2007年,先后有宗申快乐100、宗申进取、宗申追求、宗申飞越研发成功,并顺利推向市场,彻底打破“中国摩托无创造”的历史,结束了中国摩托的组装历史。
建设摩托则推出了“五芯战略”,以日本雅马哈技术为依托,生产一系列精品发动机,并将这些发动机用于5个系列的摩托车上。如今,建设摩托花费3年时间打造的建设弯梁芯摩托、骑式芯摩托、太子芯摩托、ATV摩托(沙滩车)和踏板芯摩托,“五芯”系列产品全部上市……
这两年,嘉陵集团通过实施“价值回归、品牌提升”为核心的竞争策略,搭建起了嘉陵新的产品及其技术平台,推出了发动机、摩托车等升级换代系列产品,其中2007年推出的“嘉陵JH600”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该车花费了3年时间上亿资金研发而成,是我国第一款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且排量最大的摩托车。
……
除了在生产制造上下工夫外,重庆的摩托车企业还在品牌的塑造上进行新的探索,比如隆鑫集团,2005年与宝马摩托项目合作后,对中国摩托整车和零部件行业带来一定的提升,2008年隆鑫将参加摩托GP大赛,通过这项世界顶尖赛事,向全世界展现隆鑫产品的质量性能,展现中国隆鑫品牌的风采,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文化内涵。
此外,无论是鑫源大打越野牌,还是力帆的进军汽车……重庆摩企的不断开拓,都为“重庆制造”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重庆离“中国摩托车之都”的目标越来越近。
0 顶一下 | 对摩托城市:“摩都”重庆之企业篇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