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中国借鉴的德国制造业
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洲经济哀鸿遍野,2012年负增长率达0.3%。但德国却在危机中异军突起,成为债务危机下欧元区经济的“发动机”和“稳定锚”。那么,是什么让德国在逆境中“一枝独秀”、风景独好呢?答案是制造业。
自从1887年走上工业复兴道路后,127年以来“德国制造”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成为欧盟最大的制造业国家。而与中国不同的是,德国虽然也拥有“世界工厂”的美誉,但其生产的都是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走的是高科技、高利润道路。德国的汽车、机械、医疗设备都是世界级产品,具有高技术、高利润、高回报率等特征。
有一篇《中国与日本德国机械制造最可怕的差距》的文章中写道,当主人公第一次加工制造出精度达到预计的0.0001毫米要求的样品时,着实兴奋了一阵子,但之后却是满满的失落感,因为那台加工中心的数控机床是德国造的,数控计算机部分是德国造的,加工软件还是德国造的……
德国制造已经成为耐用、可靠、安全、精密的品质代名词。然而“德国制造”的光环并非与生俱来,很少有人知道曾经的德国制造居然是“偷窃、复制、伪造”的代名词。
当19世纪30年代德国开始工业革命时,英国工业革命已经接近尾声,世界市场几乎被列强瓜分完毕。德国人不得不仿造英、法、美等国的产品,以廉价产品冲击市场,由此遭到了工业强国的唾弃。1887年8月23日,英国议会通过了侮辱性的商标法条款,规定所有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Made in Germany”,以此将劣质的德国货与优质的英国产品区分开来。
从那一刻起,德国人意识到占领全球市场靠的不是产品的廉价,而是产品的质量。通过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关,“德国制造”终于完成华丽的蜕变,催生了西门子、克虏伯、大众等一批全球知名企业,并推动德国在一战前跃居世界工业强国之列。
中国制造如今跟曾经的“德国制造”一样,是廉价的代名词,那么从德国制造由弱到强、由辱到荣的“灰姑娘”式蜕变进程,中国制造可以学习到哪些经验,从而让中国制造也成为“高端”的代名词呢?
1、持续的技术创新体系。
强大的创新能力是德国制造业长盛不衰的秘诀。在德国制造的营业额中,27%以上来自于创新产品。德国企业的研发经费约占国民生产总值3%,位居世界前列。据统计,欧盟企业研发投资排名中,前25位中就有11家是德国公司,排名第一的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年度研发费高达58亿欧元。
据欧盟统计,德国在制造业创新投入强度(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以4.71远远高出欧盟3.45的平均水平,另外,德国制造业新产品占企业销售总额的比例高达40.3,远高于欧盟(15国)28.6的平均水平,列欧盟第一位。
而且除企业外,历届德国政府也十分重视制造业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并且为制造业的发展与创新制定了很好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在德国科研创新体系中,企业承担2/3的科研经费,剩下的1/3由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买单。
2、标准化和质量认证体系
德国制造有着完善、统一的行业标准,其制定的标准涉及建筑、采矿、冶金、化工、电工、安全技术、环境保护、运输等几乎所有领域,可以说,德国是世界工业标准化的发源地。在德国每年发布的上千个行业标准中,其中约90%被欧洲及世界各国采用。其次德国有着公正、客观的质量认证和监督体系,独立于政府和行业以外的认证和监督机构会依照ISO和DIN等标准对企业产品和制造流程进行检测,并为合格者颁发认证证书。据统计,“德国标准”每年为德国贡献约180亿欧元。
3、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
德国政府非常注重一线技术人才的培养,独特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为德国制造业输送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技术工人。据统计,过去的20年里,每10年机械工业领域的工程师人数就增加一倍,而且德国成功的企业家大多有工程技术背景。
德国约70%的青少年在中学毕业后会接受双轨制职业教育,每周有三至四天在企业中接受实践教育,一到两天在职业学校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培训时间一般为两年到三年半。在德国,大学毕业生仅占同龄人的20%,将近80%的年轻人接受的是职业教育,并由此走上工作岗位。这种双轨制职业教育模式有效保证了德国制造业所需的高技能,并为其输送了大量高素质劳动力。
4、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成就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在绝大多数国家追求大型企业集团的商业模式时,德国却相当重视那些规模不庞大、低调而又成功的中小企业,并且还制定了“限大促小”战略,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得益于对中小企业的重视和偏爱,德国因此拥有了一大批在全球细分领域占有领先地位的隐形冠军。而这些被世人称为“隐形冠军”的中小企业,才是真正支撑德国经济的脊梁。
赫尔曼·西蒙把德国“隐形冠军”归纳为三个特点:领域内全球市场份额第一或第二,抑或在欧洲市场排名第一;年销售额低于10亿美元;大众知名度较低。这些隐形冠军常常能占据细分后50%甚至90%的市场份额,获得许多大企业无法想象的成就。到2006年,符合西蒙三条标准的德国“隐形冠军”已超过1130家,他们的年均销售额增幅达到8.4%,远高于所有德国企业的年均增幅。
德国企业中的部分“隐形冠军”
企业名称 | 专注的细分领域 | 企业历史 |
海瑞克 | 在隧道掘进机上全球排名第一,海瑞克盾构式隧道掘进机在中国市场一度占据九成市场份额。 | 37年 |
埃马克公司 | 倒置式自动上下料车削机床领域的市场主导者 | 147年 |
因代克斯 | 在世界数控车床制造业位于领先地位 | 100年 |
通快公司 | 全球领先的钣金机械制造商 | 91年 |
麦太保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旗下电动工具市场份额为德国第二,欧洲第三;木工机械的市场占有率位居欧洲第一 | 90年 |
克林贝格集团 | 在高齿螺旋锥齿轮上是全球市场领导者 | 151年 |
德尔格公司 | 在呼吸器等几种有限的产品细分市场上处于“全球领导者”地位。 | 125年 |
德国制造业的“隐形冠军”,他们中不少有上百年甚至有200年的发展历史,而且基本是家族企业。正是这些在各个细分领域占据市场头名的中小型企业,才成就了德国的强大。
0 顶一下 | 对值得中国借鉴的德国制造业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