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60年论中国“摩托制造”对社会的贡献 (2)
第三,公益事业。
从当初不胜枚举的建立希望小学和植树等企业的自发公益行为,到汶川地震来临时全行业共伸援手,再到最近行业大力提倡的国三法规的实施,中国摩托车产业用自己的行动体现了一个行业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据权威部门预测,我国是世界摩托车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目前年产量超过2000万辆,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全国摩托车保有量达上亿辆,但是我国摩托车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特点比较突出,产品技术水平低、能耗高,摩托车的使用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如果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的排放维持目前的水平,摩托车排气污染物对环境污染程度占总运输排放中的比例将逐年上升,如果对这样的趋势不加遏制,到2020年摩托车co排放将会占总运输排放的17%,hc占20%;nox占2.6%,这样的后果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破环,如果再加上其报废后产生的废弃物那将是对环境的巨大威胁。在节能减排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今天,使得加强摩托车污染物排放控制变得尤为迫切。
为了减缓摩托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摩托车行业与汽车行业同步实行了严格的国三排放标准,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所有制造、销售、注册登记的两轮摩托车和两轮轻便摩托车自2010年7月1日起,三轮摩托车和三轮轻便摩托车自2011年7月1日起,其大气污染物排放须符合国三标准要求,同时停止制造、销售、注册登记不符合标准要求的相应类型的车辆。从根本上遏制了摩托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
第四,摩托车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作出杰出贡献。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拥有近8亿农村人口,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反映在摩托车消费上,表现为一个是以较高收入水平、城市摩托车爱好者(由于城市禁摩,普通居民不能消费摩托车)为主要消费群体的城市摩托车市场;另一个是以较低收入水平的、农村和小城镇居民为主要消费群体的农村摩托车市场。而且根据城乡一体化进展的节奏判断,城市与农村的二元经济结构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平衡,这就决定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两个摩托车市场将会同时存在,共同发展。
摩托车的存在,刚好成为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下的有益补充,不但扩大了农民的活动范围,便利了村庄之间的交通。从生产和营运功能来看,摩托车还满足了现阶段我国农村运输运距短、货源分散、单次运输量小、道路条件差的需要,助推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产条件的改善,成为吸收不断增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摩托车的存在拉近城乡空间和心理差距,城乡之间实现无障碍交流沟通,使农村更进一步融入社会等,为将来城乡一体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