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产业航母 “摩界”传奇 (1)
——蓬江区打造摩托车产业基地
大长江集团是蓬江区摩托车产业的龙头,它已连续多年稳居摩托车行业老大的位置,在行内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从1996年到2006年,江门市摩托车产业工业总产值以年平均递增超过30%的速度迅速成长,这个速度不仅在绝对值上是惊人的,而且稳定性也是让人震惊的。”这是中山大学学者傅慧在她的一本摩托车产业集群研究专著中提到的。
提到江门市摩托车产业,人们的视线离不开以宏达工业园和棠下丰盛工业园为主要载体的蓬江区摩托车产业集群——1994年至2008年,蓬江区摩托车整车产量从5.4万辆发展到331万辆,年均增幅34.18%。该区摩托车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由1992年的1500万元发展到2008年的195.47亿元,年均增幅56.56%。从1991年底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落户蓬江区,短短十余年时间,江门实现了从摩托车交易中心到国内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基地之一的蜕变,蓬江区也在“摩界”龙头大长江集团的带动下,形成了业内著名的摩托车产业聚集带,“蓬江制造”开始享誉全国。
“华侨贸易”成发展之源
江门摩托车产业起源于华侨贸易。上世纪80年代,一些华侨回国时带着摩托车回到江门,正是这样的一来一回,摩托车交易市场开始在五邑地区萌芽。由于政策宽松、需求旺盛,越来越多的摩托车贸易在江门进行。上世纪90年代,随着进口贸易的发展,一些从事摩托车贸易的商人开始将触角伸向制造业。起初,这些企业大多是从事小规模的拼装、组装和零配件生产。随着1991年底大长江集团的正式成立,并于1993年正式投产,整个江门的摩托车产业发生了质的变化,由此开始走上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之路。
江门摩托车产业起步并不算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摩托车制造业已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产业。上世纪90年代,中国摩托车行业更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93年,中国摩托车产量达到353万辆,一举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产量第一。江门摩托车产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国内其他摩托车板块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产业链也已相对完整。
几乎也是在同一时期,中国的摩托车行业开始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九五”以前,我国的摩托车市场基本上处于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阶段,而“九五”第一年(1996年)已经呈现出供过于求的苗头;1997年产量更是突破千万辆大关,达到1003万辆,出现了明显的供大于求的现象。
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江门摩托车产业走上了快速而稳定的崛起之路,中国摩托车行业也开始形成广东、重庆、江浙、鲁豫四分天下的局面。
0 顶一下 | 对江门:产业航母 “摩界”传奇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