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璧山、巴南争霸:重庆汽摩产业亦喜亦忧 (2)
牵手嘉陵力帆双雄
璧山“建都”雄心昭然
璧山是全市幅员面积最小的县。但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县,对打造重庆摩托车之都同样信心满满。璧山县一位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才有真正的实力建摩托车之都。”
事实上,璧山县也有自信的基础。今年5月,被称为中国摩托车之王的嘉陵集团投资20亿元,在璧山开建摩托车工业园,主要研发和生产摩托车及其发动机光学光电、汽车摩托车通机零部件等产品。据璧山县招商局发布的公开消息,该项目2011年首期建成投产后,预计产值达50亿元;到2014年完成技改项目整体搬迁后,预计产值将超100亿元。
而这还不是全部。7月,继力帆集团投资10亿元在璧山县建设微车项目后,集团董事长尹明善决定,再投资10亿元建设力帆摩托车整车(发动机)扩产项目。“该项目可望实现产值50亿元,年产摩托车100万辆,发动机250万台,并解决7000个就业岗位。”璧山一位负责人称,“成为全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基地,我们具备这样的实力。”
据璧山县县长向可文介绍,如今入驻的摩托车生产企业总投资已达60亿元。2007年,全国摩托车产量是2500万辆,重庆的摩托车产量在840万辆左右。我们的目标是,到2012年,把璧山的摩托车产量做到800万辆。达到全国总产量的1/5。”向可文同时透露,“要把璧山建成重庆汽摩配零件的生产加工和配送基地,而这个基地兼具零部件交易和废旧车辆回收再利用的功能。”
如此看来,璧山对如何打造重庆摩托车之都早已成竹于胸。记者了解到,璧山准备从四方面着手,与合川巴南一争高低。一是委托专家编制摩托车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从整车生产到关键零部件加工的产业集群;二是引进知名的摩托车研究院,形成摩托车研发平台,为璧山摩托车产业发展提供研发支持;三是建立完善的配套服务,吸引更多巨头入驻;四是充分利用周边水陆交通资源,打造区域性专业产品市场和物流中心。
依托花溪工业园
巴南区欲夺“半壁江山”
2005年,总投资达2亿元的康超集团重庆摩托车生产基地在花溪工业园区开建。与此同时,巴南区政府宣布:3年内,该园区年生产能力将达到600万辆以上,使之成为我国最大摩托车生产基地。此举正式宣告巴南也加入“重庆摩托车之都”之争的行列。
位于重庆南部新城核心区的花溪工业园区,是我市首批16个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之一。这个面积8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其中有2平方公里将重点发展以汽摩为主的机械加工、机电、生物工程及IT产业,这足见当地对摩托制造业的重视。按照巴南区政府的规划,3年间,巴南将逐渐成为其对手不可小觑的力量。
2006年,重庆川渝精工机械配件开发有限公司、浙江朝泰机车部件有限公司、重庆驰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6家汽摩企业在巴南区花溪工业园同时举行开工仪式,从而使该园区的汽摩企业数量突破60家。
2007年,建设集团在花溪工业园圈下2000多亩土地,用于生产摩托车和车用空调,并于今年3月启动生产线的搬迁。“建成投产后,预计摩托车的年产量将达到200万辆。加上宗申的200万辆以及其他品牌的产量,巴南区摩托车总产量将超过500万辆。”巴南区一位官员对记者说。
记者从巴南区经委了解到,截止到2007年年底,巴南区汽车摩托车、资源加工、装备制造、化医橡塑四大产业占全区工业比重的92.8%,而其中“两车”工业总产值172.7亿元,占61.4%。
“我们不仅要打造摩托车之都,还要打造汽车名城。”该区经委负责人表示,“只有做强做优汽车摩托车产业,才能进一步提升巴南在全市的地位。”
“目前,我们正抓住建设‘摩托车之都’的机遇,依托宗申集团、建设集团、航天巴山等优势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的摩托车生产企业。”该人士称,“到2012年,力争全区摩托车整车生产能力达到550万辆,占全市摩托车生产能力1000万辆的55%左右。”在他看来,虽然对手强劲,但巴南建设全国摩托车之都也是“完全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