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摩托车巨头谈:江门摩托车产业大有可为 (1)
江门摩托车产业大有可为
——重庆摩托车巨头谈江门摩托车产业发展
尹明善,重庆五大品牌摩托车整车厂之一的力帆摩托掌门人。在重庆“摩帮”的领头人都在寻求南下、东进以及海外战略大力扩张摩托车生产规模时,这位总是善于制造惊奇的商界儒者却大举向汽车产业进军。这是摩托车企业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吗?
付中秋,重庆秋田齿轮公司董事长,该公司年产齿轮达到1亿件,占据中国摩托齿轮近40%的市场。该公司跻身本田、宝马、雅马哈等国际品牌摩托车的配套体系,成为世界最大的摩托车齿轮生产基地。小小的齿轮产业,怎么玩转出今天的成绩?
【核心提示】
日前,在随市经贸部门赴重庆考察摩托车产业时,记者有幸遇到在中国摩托车整车和配套产业方面的领军人物尹明善和付中秋,面对面听他们谈摩托车产业的现状、未来,谈他们自己经营企业的思路和经验,以及对江门摩托车产业发展的建言。希望他们的心得,或许能给江门摩托车产业里寻求突破或做大做强的企业以启示。
【本期嘉宾】
“秋田齿轮”董事长付中秋:
小齿轮转动大世界
重庆“摩配”企业成长于大环境
记者:听说您是靠1万元起家创业的,能简单谈一下“秋田齿轮”的发展吗?
付中秋:我最开始下海是在1993年,当时花了1万元租了几套生产设备,受到重庆建设厂厂长的启发,开始给嘉陵做主动齿轮的配套,慢慢地越做越大。
到1998年的时候,我主要还是做嘉陵摩托的主动齿轮,企业已经初具规模,员工100多人,新厂房占地100多亩。企业规模扩大后,我感觉单一的生产品种已经很难维持企业发展了,就开始向生产变档齿轮发展,同时向广东、浙江以及海外市场拓展。
记者:重庆为什么能孕育一大批具有很强实力的摩托车配套企业,江门却没有实现?
付中秋:重庆摩托车配件产业的发展,最早是源于嘉陵摩托,随后又有建设、宗申、力帆和隆鑫等。这几家品牌整车厂拉动了大量零配件企业的发展,“摩配”产业逐渐完善,反过来又促进这几个品牌整车厂不断做大做强。
重庆孕育了数百家配套企业,江门为什么做不到?这是一个大环境的问题。重庆现在有五大品牌整车企业以及数家二线、三线企业,他们每天都向你要货,你自然就要扩大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广东、江浙等地扩展,最后产品就逐渐由国内转向国际发展。
“大长江”助“秋田”提升质量
记者:您给江门的摩托车整车厂做过配套吗?具体情况如何?
付中秋:我是1999年南下广州销售齿轮的。当时广东摩托车厂对配件质量的要求比较高,所采用的齿轮主要是一些大国企、台湾和日本的产品。到了广东我才发现,我们的齿轮质量不行,于是,我马上把技术骨干全部叫到广东,研究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并向广东企业承诺,达不到质量要求不要一分钱。
经过努力,“秋田齿轮”达到了广东摩企的要求,并成为“大长江”等国内一线企业的重要配套企业。我们的合作是从2002年开始的,该企业对零配件的要求很高,这也使我们的企业在质量上逐步提升。到现在我还是认为,广东这几年的摩托车市场之所以越做越好,和企业的管理理念有关。目前,我们除了给“大长江”做配套之外,还给气派等江门企业做。
记者:您对“秋田”的未来发展有什么具体规划吗?
付中秋:“秋田”将把产品销售的重点转向出口,未来3年出口产量将占到70%。公司已经和本田签约,明年每个月要提供不低于50万套齿轮,目前公司的月生产能力只有80万套,这就需要不断扩大规模。
“秋田”还要积极进入国际一线摩企,如比亚乔、雅马哈、宝马等的配套体系,同时兼顾其他类型的齿轮。我们现在同时在做军工产品,如给装甲车、风力发电机、轿车、载重车等做齿轮,实现齿轮生产的多元化。
江门“摩配”也要注意品牌化
记者:江门的摩配和重庆有一定的差距,您对江门“摩配”企业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付中秋:在江门做摩托车零部件,如果没有“大长江”的定点支持,就很难做成品牌,因为劳动力、加工、原材料成本相对内地较高。我在棠下有块地,到现在还没敢建工厂,主要是因为原材料在内地,运输成本太高。
另外,做摩托车配套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也要树立品牌意识。我在重庆,是摩托车零配件企业里最早打广告的,而且还是重金打广告,在重庆的江边、机场附近我都投入了广告牌,每块价格超过百万元。摩托零部件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肯定需要品牌化,质量差的企业将被逐渐淘汰。江门的摩托车零配件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不但要进入“大长江”的配套体系,而且要占领广东、乃至全国的一线摩托车企业,有机会还要进入国外的摩托车品牌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