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钢:敲开宗申董事会的门 (1)
度蜜月,是每对新人享受甜蜜、享受幸福的最佳方式之一。对于朱钢而言,蜜月有着更深层次的“甜蜜”,因为蜜月,让他和散热器结缘,并一发不可收拾。
2000年4月中旬,朱钢和妻子喜结连理,准备到贵州黄果树度蜜月。刚到贵阳,一位此前在重庆就和朱钢熟悉的人接待了他们。这个人,是贵阳一家国营散热器厂派驻重庆的业务代表,当时刚好回到贵阳。两人在宾馆里聊天时谈到,现在这个散热器市场很火,经常缺货,就是因为生产的企业少,而像他们这些国营企业又看不上眼,生产起来没什么积极性。
“说者无心,听着有意”,当时朱钢正考虑自己做塑料配件的同时能否再发展其他产业,于是他试探性地问:“如果我来生产,怎么样?”对方一听便表示,好呀!我可以给你提供技术人员和设备。“但前期估计需要20万元的投入。”对方同时也给朱钢泼了盆冷水。
说干就干,朱钢立刻回到了重庆,因为此时的他已经找到了“幸福”。经过仔细测算,他得出结论:“肯定能干!但要专门生产散热器,不然投入太大。”3天后,他往贵阳打去1万元的预付款,买来设备;一年后,正式投产。就这样,重庆当时第一家民营散热器生产厂家诞生了。
蜜月的收获,让朱钢成为了重庆民营散热器生产企业的第一人。而随后的顺利,也让这个还未过不惑之年的路桥人迅速在这一行业站稳了脚跟——他的厂和全国各地的知名摩托车生产企业都配套业务,今年产值更是有望突破4000万元。
期间,朱钢的生意的确很顺:某摩托车生产企业由于上一个配套厂家的产品有漏油问题,找上门来寻求合作,他仅用了5天时间就空运过去第一批500套的货;当地一家生产企业由于对方设计一个新产品需要30万元开发费外加3个月时间,而他只花了3天,而且没收一分钱就交出样品……但在朱钢看来,1999年的一次不同寻常的敲门经历,才是他真正领悟商机、获得成功的基石。
当时由于家族产业的缘故,朱钢来重庆后的第三年,就和朋友合伙办起了塑料配件厂,投入90多万元,在重庆石桥铺一带租了个200平方米的厂房,开始生产摩托车塑料覆盖件。不想,产品刚开发出来,市场便一落千丈,连成本都收不回来。雪上加霜的是,合伙人又提出不干了。而此时的朱钢一心要把产品打入宗申集团——重庆排名前三位的摩托车生产企业,彻底扭转自己企业的颓势。
0 顶一下 | 对朱钢:敲开宗申董事会的门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