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摩托车产业未来的战略思考之四 (1)
市场体系,在竞争中锻造实力
“昨天很残酷,今天更残酷,明天很美好,可很多人却死在今天晚上了。”看不到明天的太阳,就是许多企业所面临的最真实写照。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摩托车更是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且潜力巨大;同时,中国市场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只有中国人才最了解中国人的需求,这些都是摩托车行业的优势所在。但是,特殊的市场也制约了中国摩托车的发展,2000万辆甚至更大的市场容量却越来越难以支撑行业的发展与未来。一方面,摩托车消费市场还很不成熟,厂家、商家、消费者对于摩托车的认识都还存在许多不足和误区;另一方面,行业对于国内市场包括海外市场的非理性运作实质上是在透支未来,其恶果也在进一步显现。
是的,中国摩托车的市场体系还很不健全,市场竞争还极不成熟。但我们不能排斥竞争,中国摩托车有充分的竞争,这毋庸置疑,但这样的竞争更多是建立在无序列的基础上,竞争的结果一方面是锻炼了自我机能,另一方面却又让我们“走火入魔”。因此,我们更需要真正的竞争手段、竞争意识、还有竞争品质。纵观欧、美、日等国家的摩托车产业发展之路,那些世界级品牌无不是在经历了惨烈的竞争后存活下来的,而行业目前的竞争还很肤浅,还缺乏对未来竞争方向的准确把握。
竞争没有疆界,中国摩托车必须把视野放到全世界,整合全球资源以应对来自全球的竞争。中国的出口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时要面临多种挑战,仅靠廉价无法赢得竞争,我们所谓的成本优势也在能源涨价、汇率变化、人力支出、出口政策等多方面变得越来越小。因此,摩托车出口企业必须考虑在产品、质量、销售渠道、售后服务等诸多方面建立与众不同的差异化战略。
市场经济是残酷的,但不一定非得你死我活。通过市场竞争,必然会有一些企业做强做大,更多企业最终垮掉或被迫退出,从而达到产业格局调整的目的。就目前而言,百余家整车企业的存在说明我们的市场竞争还没到真正惨烈的时候。也许,当最终剩下几家大企业,几家走个性化路线的中小企业时,中国摩托车才算真正进入“状态”。而这一天,希望并不遥远。
在市场体系里,除了销售市场外,另一大组成部分就是服务体系,而服务所围绕的核心其实就是品牌建设。品牌代表着顾客的满意和信任,是满足和超越顾客心理的最佳方式。现阶段,服务市场全方位的不足严重影响到品牌的成长性。行业的浮躁主要就表现在对品牌的认识上,把品牌的深度与价值建立在传播渠道与营销上,忽略了品牌的深层属性,即存在于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角角里。品牌建设是个长期的工程,容不下任何“投机取巧”,要把追求短期利益的心放到长期的品牌培育中去。
品牌的后面是对质量和服务的信任,中国摩托车企业目前要做的,就是一点一滴地获取消费者的信任:对每一个零件都付出自己的心血,对每位顾客都给予诚挚的服务,对每一个市场机会都去认真把握。产品技术需要不断积累才能升级,服务品质同样需要长期不懈的培育。我们要创造属于中国的自主品牌,不管是在本土还是面向全球,都要从一点一滴的积累开始:通过产品,让消费者感到满意;通过服务,让用户感到喜悦。
0 顶一下 | 对对中国摩托车产业未来的战略思考之四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