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关于自行车王国变电动车王国的设想
说是“变”,是因为目前电动车保有量超过1.6亿辆,成为继自行车后规模最大的两轮车,若任其自主发展,以其节能和便捷性赶追自行车并非难事。说是“设想”,是因为即便电动车占据天时地利,但现如今市场设定的各类限电禁电规则,相比国外大力推行电动车而言,丧失“地利”因素,故其未来走向难以预估。 联想自行车在中国出现之初,人们还只是当有钱人的“西洋玩意儿”看,后来经济发展才逐渐大众化,而电动自行车自打诞生之初就是平民工具,从0到过亿的市场占有量,并未走太长的路,足见其刚性需求所在已经成为居民家庭堪与“家电三大件”相媲美的“第四大件”,市场需求先天胜过自行车。
可惜电动车在市场准入方面似乎并没有自行车那么幸运,一纸旧国标从1999年至今,14年如一日,几经修改几经搁浅一直难产,执行部门也在旧国标和民众需求间摇摆不定,直接导致电动车多年缺乏监管,就像一个孤儿,偶尔闯闯红灯游离在法律之外,自生自灭。
回想自行车时代之初,也经历了从国家不管不顾不问甚至“限行”到相关部门逐步认可并加以鼓励的阶段,期间也有辛酸也有泪,却最终形成了90年代举国自行车的壮观景象。外国人曾感叹说“中国人提前实现了人手一车的梦想”,这种中国特色曾经一度令国人扬眉吐气。
同样是两轮车,同样是平民工具,同样并未有多少监管措施任其自生自灭,连外形都几乎一样,照说经历了自行车时代从混乱到规范管理的样板案例,对于同为两轮环保车的规范并非难事。有专家曾建言,增设专门的(电动)自行车道或在马路上沿街1.5米划一条白线作为电动车规范行驶区间,再假以适当安全教育的宣传普及,抢道占道问题并非难以解决,毕竟,车主都爱惜自己的生命。当全社会都行走在一个规范区间内宜速行驶时,跟当年的自行车王国景象实在如出一辙。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深圳这样向来讲究改革创新的城市,交通体系却只有私家车和公交车两种方式。而千里之外的中原郑州,这个代表了最典型中国人的城市,车道却形成了私家车道、公交道和两轮车道层次分明的助力交通体系。此前,世界电动汽车协会的副主席Robert Stussi曾表示“不同交通工具构成综合交通系统”,他对电动车的节能性和便捷性一直赞誉有加。
广东省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杨华也认为,在交通格局上,我们必须考虑多样性和多阶层需求,还有交通之间的互动性,就像铁路系统需要一个全国的系统一样,电动车也可以探索一个全国的系统。由此,不仅可以形成一个“电动车王国”的特色中国交通格局,还将对2020年大交通格局产生良好铺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