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摩托车专项整治 安全头盔佩戴问题突出
昨日(12日)是警方严整摩托车交通违法的首日,主城上路的摩托车明显减少,不过,作为摩托车首道安全保障——安全头盔的佩戴问题,表现仍相当突出。
上路摩托车明显减少,这是昨日记者在渝中、沙坪坝、九龙坡、高新区等整治重点区域走访最明显的感受。往常摩托车出没频繁之地,如沙坪坝三峡广场、马家岩建材市场、杨家坪转盘等,昨日上路摩托车十分少见。更为难得的是,超过八成以上的摩托车驾驶人都戴有头盔,而无牌摩托车几无踪影。
“天气不好,他们很多人都在休息。”渝中区中药材市场,一个自称姓贺的摩的司机如是回答记者的疑问。他表示,已从电视报纸上看到严查摩托车的报道,现在大家都比较守规矩。
然而,即便如此,仍有一个安全细节被摩托车驾乘人员所忽略——乘客佩戴安全头盔的问题。昨下午,记者在沙坪坝区人民医院路口做了一个即时调查:从下午1时20分至1时50分的半小时内,通过当地的摩托车共计66辆,其中,有32辆搭乘了乘客。在这66名摩托车司机中,未戴头盔者仅6人,然而,乘客戴头盔的仅一名。下午1时42分,一辆牌号渝A6233X的摩托车,搭乘一名孕妇,由小龙坎往三角碑方向驰行,坐在司机身后的孕妇无任何安全保障设施。
另一个问题出现在摩托车驾驶员安全头盔的类型上:建筑工地安全帽、电工安全帽、普通鸭舌帽……在昨日严打背景下出行的摩托车司机们,戴在头上充当“头盔”的花样可真不少。
“这些都是极易导致生命危险的安全隐患!”市交管局人士表示:“安全头盔是保障驾乘者安全的,不是戴给交警看的,也不是用来应付检查的。”
该人士介绍,摩托车安全防护性相对较差,从(重庆)市以往发生的摩托车道路交通事故看,驾乘人员死亡原因大部分与头部受到伤害有关,因而,无论驾驶者还是乘坐者,都应依法佩戴安全头盔。安全头盔的基本性能就是在遭遇撞击时吸收能量,保护大脑,这个功能主要依靠缓冲体完成。缓冲功能的完成,大都依赖于头盔内部的发泡塑料。而诸如工地安全帽等替代物,通常不具备此功能,无法等同于安全头盔,更不可能在交通事故发生时,提供足够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