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改革开放结硕果 重庆工业十大巨变汽摩全国领先
30年改革硕果累累,重庆工业呈现十大巨变,汽摩产业全国领先。据重庆市经委主任吴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主题宣传活动”接受采访时对国内媒体表示,2007年重庆工业产值已经突破5000亿元,达到了30年前的83倍。2007年全市汽车工业销售值1547亿元,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8%。产销汽车100.3万辆,增长2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摩托车产销量达到864万辆,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
30年重庆工业产值增长83倍
市经委主任吴冰称,到2012年,我市工业产值将达到1.5万亿元,实现年均23%的增长。据市经委的统计,改革开放30年来,我市工业产值由1978年的64.34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5354亿元,是1978年的83倍。市经委主任吴冰介绍,建国以来,重庆工业经济总规模突破1000亿元,用了46年,“直到1995年,工业总产值才由1949年的6亿元增加到1053亿元。”而总规模突破第二个和第三个1000亿元,却分别只用了7年和2年的时间。而从2006年开始,我市工业连续三年实现每年增加产值过千亿,2006年达到4202亿元,2007年达到5343亿元,预计今年将突破6500亿元。
30年重庆打造全球“汽摩之都”
市经委主任吴冰说,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我市汽车产量仅仅为0.16万辆,“摩托车产业更是白纸一张。”,30年后以长安、力帆、宗申、隆鑫等为代表的汽摩制造企业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占有极具重要的地位。
经过30年的努力,去年,我市的汽车产量已经达到100.3万辆,增长了627倍,而摩托车产量也由0猛增到864万辆,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此外,在汽摩零部件产业中,有47个零部件的产量进入全国前三位,成为了我国八大零部件出口基地之一,福特、本田、宝马等国际知名汽摩企业纷纷进驻我市,轿车混合动力技术、摩托车大排量发动机(650CC)的设计制造等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根据我市的计划,到2012年,汽摩产业板块销售产值将达到3600亿元。
开放之路:93家世界500强已入驻重庆
1985年5月,中日合资企业——重庆庆铃有限公司的成立,拉开了国外工业企业进入重庆的序幕。
2007年年末,全市历年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264家,合同外资金额达到99.45亿美元,每年平均有185家外资企业落户重庆。其中,美国福特、英国BP、日本本田、瑞典爱立信等93家世界500强企业都入驻重庆。
“到2012年,在渝世界500强的数目将达到120-150家。”吴冰透露,在今年7月的2008跨国公司投资重庆经贸洽谈会上,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百家跨国巨头空降重庆,其中有70多家都是首次来渝。
十大巨变:重庆“工业强市”战略推进
自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立市、工业兴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促进了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呈现出“十大巨变”:
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工业增加值由1978年的27.9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572亿元,是1978年的55.3倍;工业产值由1978年的64.34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5343亿元,是1978年的83倍。仅是直辖十年,重庆工业经济总量就翻了两番。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全市步入工业化阶段,二、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已达88.3%。
[next]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实现利税由1978年的11.93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502.6亿元,是1978年的42.1倍;劳动生产率达由1978年的6764元/人年增加到12.8万元/人年,是1978年的19倍。目前,工业经济的发展进入历史上最快最好时期,呈现出产、销、效同步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运行态势。
重庆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工业企业个数由1978年的1.15万户增加到2007年8.9万户,是1978年的7.74倍。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到2007年末,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372户,其中:百亿以上的工业企业9户,50亿以上至100亿以下的企业17户,10亿以上至50亿以下的企业72户,涌现出了长安、西南铝、机电、化医、川维、力帆、轻纺、隆鑫等一批“航空母舰”企业群,集中度进一步增强。
工业企业职工收入大幅增长。重庆城镇经济单位职工收入由1978年的632元/年人增加到2007年的2.4万元/年人,是1978年的38倍。同时,逐步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职工普遍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覆盖面逐年提高。
重庆主要工业产品成倍增长。与1978年相比,原煤产量由1429万吨增长到4204万吨,增长2.94倍;天然气产量由0.09亿立方米增长到71.11亿立方米,增长790倍;发电量由29.6亿千瓦时增长到325.22千瓦时,增长11倍;钢材由73.09万吨增长到436.57万吨,增长6倍;铝材由1.47万吨增长到81.13万吨,增长55倍;水泥由96.14万吨增长到2820万吨,增长29倍;汽车由0.16万辆增长到100.3万辆,增长627倍。摩托车更是由无到800万辆。
重庆工业支柱产业逐步形成。2007年全市汽车工业销售值1547亿元,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8%。产销汽车100.3万辆,增长2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摩托车产销量达到864万辆,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装备制造业新的增长点正在形成。2007年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值820亿元,占全市工业的15.3%。目前已形成内燃机、仪器仪表、环保及现代化国防装备的国家级生产研发基地,生产能力、出口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行业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材料产业发展迅猛。以重钢、西南铝、国际复合材料公司为代表的材料加工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链不断向中高端延伸。2007年实现销售产值950亿元,占全市工业的17.8%;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蓄势待发。2007年化医产业实现销售产值420亿元,占全市工业的7.9%。
重庆特色工业园区发展迅猛。市特色工业园区自2003年通过建设起步、规范发展、形象打造、做优做强,形成了一批产业集聚度高、特色鲜明、规模效益显著的特色工业园区,构建了国家级开发区、市级工业园区产业布局,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到2007年末,累计入驻企业3111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4.7%;累计安置劳动力41.7万人;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667.8亿元,同比增长98.6%;工业增加值489.1亿元,同比增长103.8%;税收77.7亿元,同比增长102.3%;利润157.2亿元,增长143.3%。
重庆企业技术创新成效显著。
[next]
技术创新投入从主要依靠市政府转变为企业成为投入的绝对主体,企业从配角到主体、从被动到主动、从配合科研院所开发到主导引导产品研发方向,成为了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通过三十年来的建设发展,全市初步建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目前已建立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5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30余个。2007年,全市工业新产品产值达1314亿元,是197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9倍;新产品产值率高达30.4%,为全国前位,西部第一。
重庆招商引进项目取得显著效果。到2007年末,全市历年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264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共有93家落户重庆),合同外资金额99.4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1.87亿美元。在汽车摩托车产业引入了福特、百利通、本田、宝马等知名企业;在化工医药产业引入了英国BP公司、日本三菱、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德国林德气体、美国西格玛有限公司、中国香港建滔化工集团等一大批知名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引进了美国惠普软件,瑞典爱立信,台湾茂德科技、禾兴江源等一批重大IT项目;装备制造产业引入了瑞士ABB等知名企业;轻工纺织产业引入了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两大饮料巨头。
重庆工业“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突出抓好主城区环境污染安全隐患重点企业搬迁等工作,累计完成主城区环境污染安全隐患重点企业搬迁43户;关闭落后产能2249家;完成了电镀、造纸、碳酸锶、锰等高污染行业的整治工作。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达6250万吨,工业固废物平均利用率达74%,综合利用水平位于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