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经典巡航车:07Shadow Spirit 750 C2
上世纪日本制造的美式巡航车,给我们的印象常常是以品质和可靠性取胜,但论外形卖相,比起土生土长的美式巡航车,日本巡航车总是少了些味道。不过新千年以后,日本制造的美式巡航车越来越领会到这种车型的精髓,开始向拙实饱满、优雅复古的方向靠拢,再加上品质和价格上的优势,更让人觉得“青出于蓝胜于蓝”,对传统的美式巡航车构成了强大的冲击。
而放眼全球,尤其是亚洲地区,本田的Shadow系列(在某些地区又称为BlackWidow——“黑寡妇”)无疑是曝光率最高的美式巡航车车种。该系列诞生于1983年,依靠着“憨厚”的样式和极佳的性能,到现在它们已经建立了庞大的用户群。在这个系列中,Shadow 750尤为抢眼,它最近一次的升级是在2004年,突出的改变是将沿用了20年的链条传动方式更改为轴传动,使车主在维护方面投入的精力更少,可以更安心地享受巡航带来的乐趣,整体方向也越来越逼近于消费者的需求。而2007年,从Shadow Spirit 750 C2的名称来看,蛰伏3年的“影子”表达了本田设计师继续向美式巡航车“精髓”迈进的决心!
为了“精髓”这两个字,本田的设计团队和营销团队坐在了一起:对于销量最好的本田巡航车,我们应该怎样升级?与Shadow的原始概念偏离太远,就会失去大量拥趸;稍稍做些改动敷衍了事?那根本就是在伤害“影子迷”们的感情,再说,那也不是本田的风格。可是面对一款非常成功的中量级美式巡航车,本田的设计师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了“无计可施”的尴尬。最后,在对美国进行市场调查后,设计团队终于将工作重点确定在“改变造型”上,如果说前一代诉求的主题是“永恒”,那么C2要表达的则是“时代感”。乍看之下,新Shadow最大的变化就是改变了前轮尺寸,成为美国市场上唯一一款采用21英寸前轮的摩托车。
“我们对消费者进行了市场调查,给他们分别展示了两种前轮规格的Shadow,一种是19英寸,另外一种就是现在的21英寸。”本田的执行设计师马丁·曼彻斯特(Martin Manchester)说:“车迷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同时,对整体平直的线条和二出二的排气系统也表示了积极的肯定——这些让Shadow Spirit 750 C2看起来更长、更矮、更符合美式巡航车的特色,而且整车更加大气,就像是排量更大的公升级巡航车。”
当然,C2“唬人”的外表可不光是大尺寸前轮的杰作。为了让它拥有重型巡航车的外形,本田工程师借鉴Shadow 750 Aero,给C2安装了完全相同的高拉力钢管双摇篮式车架,由此获得额外的30毫米轴距,同时后摇臂的尺寸却缩减了76毫米之多,再配合一体式的宽大坐垫和狭长的挡泥板,C2的后部得到了适度的夸大;前部倾向于定制风格的车轮当然足够抢眼,而嵌于车架钢管之间、方头方脑的散热片,扁平宽大的水滴形油箱,低矮至653毫米的座高,以及连发动机部分煞费苦心的镂空设计,也无不刻意强调着美式巡航车的“味道”。
贯注了“大块头、轻量化”的理念,无论如何,净重将近230千克的Shadow Spirit 750 C2都应该算得上是个“大家伙”,这显然照顾了身材比较高大的骑士。但是,为了保持大多数消费者对Shadow的热情,尽管C2的尺寸有了很大改变,但从人体工程学方面来看,它仍然保持日本车坐姿舒适、平易近人的特点,尽量让手把、坐垫、脚踏这个“骑士三角形”与前代看齐,以免让回头客们产生突兀之感。最让小个子感到满意的应该是653毫米的座高了,中途停车时可以毫不费力地双脚着地,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让人安心呢?
如前文所说,C2的打造重点在于总体造型,整车平直的线条中又吸收了一些定制车的细节元素,C2的卖相相当讨人欢心,至于成功与否,看看图片,相信大家就会有各自的判断。
尽管话要挑重点说,但是作为一辆摩托车,最后仍然不能不提到动力和传动机构。C2的心脏沿用了以往745毫升排量、52度夹角的V形双缸发动机,这款发动机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SOHC6气门的配气机构,能够提供强大的低速扭矩。不过从以往的印象来看,它的动力仍然偏柔,所以本田给C2更换了34毫米口径的真空薄膜等速化油器,以精确控制燃油量和进气量的流速与比例,时刻保持最佳汽化状态,从而提高发动机的爆发力和加速的持续性。传动系统的改变和动力系统一样微乎其微,但轴传动的好处给造型的改变创造了条件:由于摇臂的连接点无需像链传动一样紧靠轮轴,车体中部便产生了更大的改造空间,从而造就了C2超低的座高。
如果对Shadow足够熟悉,如果眼里足够敏锐,你就能发现C2制动系统的一个特别之处——296毫米的前制动盘和双活塞卡钳从惯常的左侧移到了右侧,原因很简单,本田希望通过这样的调整,补偿位于右侧的传动轴对整车重心的影响。
话说回来,摩托车设计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程,经过了诸多的改变,Shadow Spirit 750 C2确实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风格的本田巡航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