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累人民币升值 重庆摩企去年少赚2.6亿元
重庆摩企去年少赚2.6亿 丝绸纺织业大面积亏损
在全球化竞争中,只有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立足。
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我国出口企业正面临着空前的考验,利润被压缩,许多企业陷入亏损边缘甚至倒闭,重庆丝绸业亏损面就已达70%以上。多数企业在找不到长远而有效的应对之策时,只能被动地不出口、不生产。
其实,在企业苦苦挣扎的背后,我们看到,各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在应对汇率风险工作方面的欠缺、在中国制造业低成本优胜逐渐丧失时,企业老一套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并没得到改进。痛定思痛,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挑战和压力,或许给本土企业提供了一次从产品、技术、品牌到视野、观念各方面更新换代的机会。
重庆丝绸业陷入严冬
入夏以来的第一场高温没有老杨内心的那份焦灼猛烈。当把工厂的管理人员叫到办公室时,这个高大的男人沉默许久没说话。
今年以来,他的丝绸企业步履蹒跚。2008年7月7日,他如实地跟工厂6名管理人员说明了情况,并不否认会给大家放个长假。
和众多停产的中小企业相比,老杨的企业虽然还能运转,但是状况也不容乐观。他告诉记者,在人民币不断升值、出口退税不断下调的情况下,他的利润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不仅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由于担心跟不上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前两天,老杨拒绝了一个来自国外的订单,这个单子相当于老杨这个小企业好几个月的生产量,但他不敢接。老杨现在做的还是去年的订单,“以现在汇率结算,没有赚头,做完这批货就先停产。”
“如果现在再接个单子,可能要做到明年的这个时候,如果人民币汇率升值过高,到时赚不赚钱还说不定,怕的是亏大了。”
老杨这样做是因为已有企业吃过这样的亏。“人民币升值太快,到结算时才发现亏了很多。”现在一些纺织企业都已经拒绝接受国外合作方的长期信用证,力求短期结算,避免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
最近两年,人民币升值、贷款利率上调、出口退税率下调、原材料涨价,一个个利空因素步步逼来,国内纺织企业的利润空间就一点点被压缩。按照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统计,仅去年1~11月,全国纺织企业蒙受的经济损失就在1500亿元以上,远远超过企业获得的利润,51%的企业陷入亏损边缘。
记者在重庆市外经贸委的茧丝办公室了解到,人民币升值对重庆丝绸行业的冲击是非常大的。
“人民币升值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和其他出口企业一样,汇率提高后,成本也增加了,而在外商或代理方看来,升值后购买价也高了。如果再受一些市场大环境影响,企业的生产运转就将显得吃力。”何处长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丝绸业的外销环境很不好。
重庆丝绸工业企业有54家,从茧丝办今年1~5月份收集到的信息看,亏损面已达70%以上,“主要还是中小企业。”基于这样的原因,今年以来停产的丝绸企业也在不断增加。“可能有超过一半以上吧。”茧丝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也有一些大的生产企业在没有利润的情况下保持生产,“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担心生产线停后,工人一旦离走,以后就很难招回。产品出口也是低利润以求保本维持。”
由于重庆丝绸行业目前整体看空,担心停产的消息传出去银行要收回贷款或是再融资时有困难,重庆停产的中小企业都拒绝接受记者的采访。
老杨只是重庆丝绸业的一个缩影,而重庆又是全国丝绸业的一个缩影。
就在今年,有“中国丝绸之都”美誉的江苏省吴江盛泽,受人民币升值冲击,已有几百家纺织生产企业停产了。
中小企业只有加强管理、改变经营理念,方能渡过当前难关。
部分麻纺企业缩减出口
重庆丝绸业整体看空,那重庆纺织业是不是也遭受着同样的命运?重庆市纺织行业管理办公室蒋处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人民币升值对重庆其他纺织业整体影响不大,“受到冲击较大的应是苎麻纺织企业,这部分出口比重大的,与丝绸业受到的冲击一样大。”
据她介绍,丝绸业占重庆纺织行业的13%左右,而苎麻生产企业也就几家,去年整个纺织产业的生产总值加起来有200亿元,麻纺企业总产值也就占6亿元。
“从这个数据上来看影响不大。”蒋处长说,尽管这样,麻纺企业也是集体叫苦,“前几天我们也召集这些企业坐下来商谈,目前的对应方式就是改良品种,减少对欧洲的出口,促进内销,同时增加对东南亚国家的出口,减少以美元汇兑造成的不确定损失。”现在更多企业正借此机会,把销售方向调转国内市场。
作为国内较大的涪陵金帝麻业股份有限公司,受人民升值冲击倍感压力。记者在公司销售部了解到,今年以来公司作了一些产品结构和销售上的调整。“人民币升值和物价上涨已使企业出口有了缩减。”销售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但对于到底缩减了多少出口量,给企业造成了多少损失,销售部的人却讳莫如深。
重庆摩企困境中求生
与纺织业所面临的困境一样,重庆机电制造业也有些气喘吁吁。
作为重庆最大宗出口行业,各大型摩托车制造企业虽不至于像中小型企业那样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但也着实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仅去年一年,不计算退税损失,重庆摩托车制造企业就少赚了2.6亿元人民币。
和纺织行业一样,不少机电制造企业开始拒绝外方企业的长期信用证,力求短期结算以规避汇率风险,有企业提出用欧元替代美元进行结算。
“然而,海外采购商用美元结算的习惯难以改变,甚至不少欧洲客商都喜用美元进行结算。并且欧元近几年波幅达到了90%,风险仍然相当巨大。”重庆诺信对外贸易发展有限公司总理经杨国庆说。
重庆摩托车行业的“带头大哥”———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在接受信报记者采访时说,在目前的形势下,企业要在困境中求生,必须从以下3方面着手。
不做低档产品。加大企业创新研发力度,提高自身产品的附加值,在产品的真价值方面下工夫,就能隐性加价,而不单单依靠低价取胜。
成本管理的前提是要保持产品的质量和品质,通过规模效应及管理效应降低成本。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进口,既能提升技术水准,又可以在进、出口两端使损失和收益进行对冲。
此外,还要改善出口市场结构,加大对发达国家的出口。
有一个案例可以为尹明善的观点提供佐证:重庆鱼泉榨菜(集团)有限公司最近在出口产品时,已经开始以人民币定价,交易按现行人民币汇率进行结算。当然,鱼泉榨菜能够这样做是靠实力说话———该公司的榨菜出口量已连续6年行业排名第一,在国内外榨菜行业中有一定话语权,是重庆首家以人民币定价结汇的农产品出口企业。
中小企业欠缺预警机制
一位多年从事外贸业务的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出口企业在人民币升值风波中所受到的冲击,让人不得不注意到各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在应对汇率风险工作方面的欠缺。
在他看来,首先在政府部门面对人民币汇率升值所带来的风险,对企业的预警工作做得不够。早在2005年8月人民币与美元汇率调整时,政府相关部门就应该就汇率调整向各出口企业进行汇率风险预警。但由于此后一段时间人民币与美元汇率的相对平稳,外贸出口风险没有引起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
其次,企业自身应对风险的前瞻性不强。同样,2005年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调整就给一部分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损失,但是,这一波冲击并没有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老一套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继续发挥着作用。“结果就是,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面前,多数企业根本找不到长远而有效的应对之策,只能被动地不出口、不生产。”
“最为非常关键的一点,我们出口的商品因为‘价廉’具备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但较低的商品附加值,和并不突出的自身卖点,都是阻碍重庆市乃至我国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发展的绊脚石。”他认为,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价廉”的优势弱了没了,其他的优势又不突出,“你拿什么去生存和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