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摩托车运动青少年车手培养的“冷思考”
何妨“青春”赌明天?
——对于中国摩托车运动青少年车手培养的“冷思考”
7月的古城西安,骄阳似火,即使站着不动,也很快就会汗流浃背。不过,国家体育总局汽摩运动管理中心摩托部主任张东航却似乎很享受烈日的“照顾”,“看到这些年轻车手能有如此不错的发挥,真的感到很高兴,好像还真没觉得有多热。
今天,站在2008年全国公路摩托车锦标赛西安站的赛场边,张东航坦言,自己这个“老摩托车手”能看到年轻车手的成长,实在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然而,就在去年底举行的中国摩协年会上,中国摩托车运动的管理者们对于国内摩托车运动的开展前景还深感担忧———经过初始阶段的“火爆”,中国摩托车运动的职业化改革和市场化运营都遭遇到了“瓶颈”,如何取得新的发展空间成为一大课题;参加全国越野和公路摩托车锦标赛等全国性大赛的车队规模虽有增加,但车手数量却没有明显提高,年轻车手的成长有些滞后;而国内摩托运动氛围的培养更是遇到了困难,中国摩托车运动存在着被边缘化的危险。
其实,对于中国摩托车运动而言,青少年车手培养并不是一个“新命题”。不过,从近几年的发展现状来看,培训效果却并不明显。
因此,为了真正将青少年车手培养落到实处,中国摩协在今年做出了一系列改革———越野方面,在全年6个分站赛中均设立110cc青少年组比赛,目前有近20名小车手常年参加比赛;公路方面,固定在4站全国比赛前设立青少年车手培训班,将比赛组别设置为单一品牌,使得参加了培训的青少年车手有机会参加比赛。
不过,要寄望于中国摩协完全解决好后备人才的培养似乎并不现实。摩托部副主任龚红果表示,青少年车手培养更需要各地方汽摩协会和各车队、俱乐部甚至是摩托企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记者在此次的西安站比赛期间了解到,曾经在我国最早开设过摩托运动专业的西安体育学院,已经和西安当地的赛车俱乐部联手,准备重新开设这一专业,甚至想成立专门的摩托运动系。一旦摩托运动专业重新出现在大学校园,困扰了国内车手多年的出路问题,无疑会有一个更好的解决方式,也能够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摩托运动中来。
从今年已经进行的比赛来看,国内摩托运动的青少年车手培养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行百里者半九十”,对于基础本就薄弱的中国摩托车运动而言,加强后备力量培养只是众多工作中的一项。不过,能为中国摩托车运动吸引更多的后备人才,即使用“青春”作为迎接摩托运动更美好未来的“赌注”,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毕竟,中国摩托车运动的关键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