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摩托车行业应尽快转变低水平增长模式 (1)
记者调研后认为,面对困境,摩托车行业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注重品牌培养,加快促进产品和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模式,才能使我国从摩托车大国变为摩托车强国。
--缺乏创新和品牌制约摩托车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摩托车产业发展迅速。仅2007年前8个月,全行业摩托车产销就分别达到1630.57万辆和1633.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25%和17.82%。总体来看,全行业整体发展比较稳定,预计2007年全行业产销量有望达到2500万辆,增长15%左右,再创历史新高。但我国并非摩托车强国,与国外同行业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存在技术空心化的危险。我国摩托车产业起步较晚,其基本技术主要由产品技术引进和联合开发获得,国内企业目前尚不完全具备依据用户需求开发创新产品和技术的系统能力;部分企业在产品外观设计上取得了一定进步和进展,在产品改进和功能扩展上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没有真正具备国际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国内企业虽然掌握了中小排量摩托车制造技术,但在产品研发特别是发动机及整车核心技术、研发及试验检测手段、知识及经验积累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适应环保、节能、安全等法规要求提升,新的功能部件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基础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改善产品商品性等方面,国内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是产品品质较低,缺乏培育自主品牌的长效机制。只有过硬的品质才能最终赢得客户的信赖,并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在行业整体技术品质上,特别是中大排量产品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在先进制造技术及技术装备应用、产品品质控制上,也有较大差距。
自主品牌意识弱,缺乏培育自主品牌的长效机制,这些使得自主品牌产品在市场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尴尬境地,自主品牌处于从属和追赶地位,出口增长仍然是以量取胜、以价取胜,出口方式主要以贴牌出口为主,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较小。
三是零部件体系素质良莠不齐。我国摩托车零部件生产体系虽然比较完善,但在关键零部件创新、品质保证方面整体水平不高。不少零部件企业规模小、技术及装备水平差、品质保证能力弱、开发及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不能适应主机企业的发展要求;零部件企业与主机企业间良性互动不够,影响国内摩托车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是无序竞争现象仍较突出,出口面临贸易摩擦风险。由于技术门槛比较低,整车生产企业仍然过多,同质化竞争仍较突出,仅国内摩托车出口企业就多达500多家,这既造成中国企业自相恶性竞争和巨大利益损失,也损害了中国商品的整体形象,易导致国外反倾销的发生。
此外,国内摩托车行业政策环境并不宽松。目前170多个大中城市对摩托车实行“禁限牌”政策,致使我国摩托车市场80%以上在消费需求档次较低的农村市场,制约了大中城市对中高端摩托车产品的需求,也制约了摩托车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0 顶一下 | 对我国摩托车行业应尽快转变低水平增长模式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