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维修市场吃水深几许
南方农村报车市版在今年6月份发表了《配件过三手价格翻跟斗》一文(下简称《配》文),披露了商家在维修配件的价格上大做文章,致使所谓的原配件价格大幅上涨,导致超过保修期的摩托车的维修费用企高不下,吓跑了原本在摩托经销店定点维修的部分用户。
经过记者月余的观察和调查,发现《配》文仅披露了摩托维修市场混乱、无序的冰山一角,某些“小作坊”式的、打着“补胎”牌子的维修店才真正是乱象丛生,其中的问题应该引起消费者的警惕和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
维修技术参差
摩托维修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从业者必须深谙摩托车工作原理。由于我国摩托车维修行业没有行业规范,对摩托车维修师傅尚未有严格的要求。有些从业者在一些摩托车短期培训班突击学习一两个月,搞个初级证书,再到交通管理部门办张“技术审查合格证”(现换成“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然后去工商部门领个执照,最后在街边租个十来平方米的店面,挂上“摩托维修”牌子,就算开张大吉。这些“即食面”型的维修师傅未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理论基础缺乏,实际操作水平也较差,拿顾客的车子当实验品,边修边学。
有些维修店是一师多徒。技术方面,师傅能独挡一面,徒弟却是“半桶水”,对摩托故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会一些简单的操作,例如拆火花塞,换高压包,洗化油器,吹滤清器等,根本谈不上分析摩托“病因”。他们修车往往未能彻底地排除故障、铲除“病根”,造成安全隐患重重、返修率极高的后果。
一般来说,信誉好、技术过关的“路边店”总是门庭若市,店门陈旧甚至有点脏乱。
收费没有标准
7月18日,英德市车站附近。记者到一家摩托维修店咨询摩托内胎价格。师傅头也不抬就报价,25元/条,而隔两条街的另一家维修店却要30元。据了解,广州产的“钻石”牌内胎是业内比较认可的品牌,其价格不过是18元/条。
无独有偶,7月15日,德庆李先生致电记者称,他去三家摩托维修店咨询“建大”牌外胎价格,结果得到80元/条、82元/条和85元/条三种价格,他觉得“维修费用完全由维修师傅嘴皮子上下一动就定”,而作为消费者,由于不知配件价格,只能默默挨宰。
“多收或少收,全凭师傅的良心。”有十年维修经验的高州吴柏强师傅对记者说。
吴师傅表示,收费没有标准,根本原因在于:维修行业门槛低,缺乏行业规则约束,而消费者又对本不透明的配件价格情况无从了解,这些助长了维修师“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做法——每个维修师都有自己的收费标准。
为了避免当维修师傅的“水鱼”,吴师傅建议消费者换零件可参考《配》文(详见车市版6月11日报道),另外,他还根据经验列了一份配件产地及其指导价清单,向消费者推荐(见下表)。
骗车主没商量
最近不断有消费者向南方农村报反映维修师傅夸大摩托“病情”,好车当坏车来修,以牟取高额的维修费用。
为何有些维修师傅如此明目张胆呢?“摩托用户连基本常识都不懂,问题被夸大他也浑然不知。”提起这个问题,梅县黄师傅特意举了车子开到中途不着火的例子。遇到这种情况,缺乏摩托常识的用户顿时慌了手脚,将车子推到维修店让检查发动机。维修师拆下发动机查看,硬说是发动机坏了汽缸和活塞,要大修。用户信以为真,将车子交给维修师全权处理。维修师拆下没问题的汽缸和活塞留作他用,赚了两份钱。
而实际情况呢?黄师傅分析,车子中途不着火其实与发动机无关,用户应检查有没有汽油,点火器是否正常,还有火花塞和高压包、线路是否有问题,而不是去检查发动机。
“如果用户具备摩托常识,可以少花很多冤枉钱。”黄师傅说。
摩托主要配件价格清单
0 顶一下 | 对摩托维修市场吃水深几许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