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军转民”诞生首辆民用摩托
简介: 1978年,当中国历史掀开改革开放新的一页时,跟所有的兵工企业一样,嘉陵(时为国营四五一厂)同样 ...
1978年,当中国历史掀开改革开放新的一页时,跟所有的兵工企业一样,嘉陵(时为国营四五一厂)同样面临着经营困境。也就是从那时起,嘉陵开始探索民品生产的路子。经过反复调查,嘉陵相中了民用摩托车。
当时,开发摩托车的捷径就是引进国外技术。但在谈判中,国外提出的合作条件一个比一个苛刻。原南斯拉夫托马斯公司提出,发动机必须用他们的,中国摩托车不能进入有他们销售点的市场,除了巨额技术转让费外,还要另付1.5%的技术提成费等;日本本田公司提出帮助建一条20万辆车生产线需付5000万美元,建成后20%的关键件还要从日本进口……
为了给国人争口气,嘉陵做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造出‘争气车’”的决定。从1979年4月20日开始组建摩托车研究所,6月底完成对购买的本田样机解体测绘工作,到9月2日解决试制样机所需金属材料……在一无技术资料图纸;二无专用设备;三无原材料的情况下,仅用四个半月的时间,1979年9月15日,嘉陵第一辆“争气车”组装成功,首辆中国民用摩托就此诞生了!
1980年,嘉陵摩托车投放市场后,立即引起强烈反响,不久,中国大地上便刮起了“嘉陵旋风”,嘉陵摩托车驰骋在中国城乡,以致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嘉陵”成了摩托车的代名词。
“能够制造中国第一台民用摩托车并不是偶然,它离不开嘉陵深厚的军品生产制造底蕴,是嘉陵人解放思想的必然产物。”71岁的原嘉陵集团总裁郝振堃这样解释当年这段历史。
伴随着首辆民用摩托车的诞生,嘉陵从此走上了一条成功的“军民结合”之路,累计投放市场1800多万辆,不仅创造了自己的辉煌,而且引导、促进了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形成和发展。时至今日,中国摩托车产业不仅养活了超过1000万的相关从业人员,还带动了橡胶、塑料、电气、玻璃、钢铁、有色金属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作为中国摩托车工业的开路先锋,嘉陵领袖群雄的气质让人尊敬”外界的评价,无疑是对嘉陵“军转民”成功开发生产摩托车的最好诠释。
当时,开发摩托车的捷径就是引进国外技术。但在谈判中,国外提出的合作条件一个比一个苛刻。原南斯拉夫托马斯公司提出,发动机必须用他们的,中国摩托车不能进入有他们销售点的市场,除了巨额技术转让费外,还要另付1.5%的技术提成费等;日本本田公司提出帮助建一条20万辆车生产线需付5000万美元,建成后20%的关键件还要从日本进口……
为了给国人争口气,嘉陵做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造出‘争气车’”的决定。从1979年4月20日开始组建摩托车研究所,6月底完成对购买的本田样机解体测绘工作,到9月2日解决试制样机所需金属材料……在一无技术资料图纸;二无专用设备;三无原材料的情况下,仅用四个半月的时间,1979年9月15日,嘉陵第一辆“争气车”组装成功,首辆中国民用摩托就此诞生了!
1980年,嘉陵摩托车投放市场后,立即引起强烈反响,不久,中国大地上便刮起了“嘉陵旋风”,嘉陵摩托车驰骋在中国城乡,以致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嘉陵”成了摩托车的代名词。
“能够制造中国第一台民用摩托车并不是偶然,它离不开嘉陵深厚的军品生产制造底蕴,是嘉陵人解放思想的必然产物。”71岁的原嘉陵集团总裁郝振堃这样解释当年这段历史。
伴随着首辆民用摩托车的诞生,嘉陵从此走上了一条成功的“军民结合”之路,累计投放市场1800多万辆,不仅创造了自己的辉煌,而且引导、促进了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形成和发展。时至今日,中国摩托车产业不仅养活了超过1000万的相关从业人员,还带动了橡胶、塑料、电气、玻璃、钢铁、有色金属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作为中国摩托车工业的开路先锋,嘉陵领袖群雄的气质让人尊敬”外界的评价,无疑是对嘉陵“军转民”成功开发生产摩托车的最好诠释。
0 顶一下 | 对嘉陵:“军转民”诞生首辆民用摩托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