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电喷时代的来临
摩托车电喷化,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国III标准在
电喷的威力
如果能够实现电喷与化油器之间的互换, 如果互换只有600元的差价而整车仍留有利润空间, 那么,中国的摩托车产值将会由目前的800亿元一跃超过1000亿元,利润由目前的10亿增加到30亿,中国的摩托车企业有可能重新洗牌,这次市场风暴对行业的影响将会远远超过“准入”,因为它有直接来自市场的动力。
电喷为何如此神气,我们从以下数据就可见一斑:
天气再冷,不用阻风门,起步就走,
起步加速、超越加速、爬坡能力全面超过化油器车,
满足欧II以及更严格的排放法规。
根据以上数据,一辆125CC的电喷摩托,行驶
根据电喷技术的最新进展,一辆车增值600元人民币,其利润空间已经远远高出了化油器车。这个增值所产生的利益已经考虑了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
由此可见,消费电喷车是在省钱!一旦新的产业形成,制造商、经销商和消费者都将
成为赢家,大家都赢在了高科技,都赢在了高科技节省下来的油钱!
除此之外,电喷产业还有另外一个最大的赢家,那就是政府。全国目前摩托车的保有量大约为6800万辆,按照每辆每天行驶
每年各种有害物的排放量的减少:
CO2(温室气体): 600万吨
HC(有害气体):(欧I-欧II):90万吨;(欧I-欧III): 110万吨;
CO(有毒气体):(欧I-欧II):372万吨;(欧I-欧III):546万吨;
NOx(有毒气体):(欧I-欧III):7.4万吨;
按照每日平均热车节约5分钟计算,全国每年可节约有效劳动时间:20亿小时。按照每人每小时创造价值5元钱计算,可多创造价值100亿元人民币。
化油器,到底怎么了?
高油耗-化油器的顽症
当回油门减速时,发动机不再需要燃油,否则不但减速慢,而且燃油白白浪费。但是,在回油门的过程中,进气道的真空度突然上升,供油不但不会减少,而且会急剧增加。因为化油器是靠真空度供油的,所以,化油器费油的顽症是无法根治的。
电喷则完全不同。电喷的供油来自电磁能,与进气道真空度无关。当电脑通过传感器得知驾驶员在回油门,它会立即停止供油,即,所谓的减速断油。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燃油。
道路越复杂,工况变化越多,上述节油效果越明显。因此,当你发现恒定车速节油效果不明显时,那么你就按照真实的路况行驶,一定会发现较大的差别。
对于旧车,电喷与化油器的油耗差别就更大了。这是因为,化油器的油针一端悬浮在空中,在高速气流的作用下,油针对主量孔产生高频冲击,使得供油量增加。随着里程的增加,化油器偏离理想供油曲线越大,油耗越高,这也是无法避免的另一个顽症。
动力差-化油器的软肋
整车的动力性主要取决于发动机的外特性(速度特性),然而,所有化油器发动机的外特性都存在一个无法扫除的盲区,在这个盲区内,发动机没有或者很少有输出扭矩。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试验来发现这个盲区。起步时,将油门突然拉到头,这时,化油器车不是熄火,就是停顿,不会有动力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
化油器存在的这个盲区与它的工作原理有密切的关系。当油门突然开大时,因为发动机转速较低,进气道突然失去真空度,化油器无法供油,所以发动机没有输出扭矩。
因此,骑化油器车时,尽量不要低转速换挡,否则就可能遇到灭车的危险。
怕冷-化油器的通病
天气较凉时,化油器车启动总是要打上阻风门,否则不是无法启动,就是无法行驶。即便是有阻风门,也不能急加速,也要热车。
发动机所需要的燃油量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而化油器则不能根据温度的变化提供不同的燃油量。气温较低时,为了启动,化油器需要通过阻风门增加油量。但是,温度是一个连续的物理参数,阻风门不能根据温度的变化连续调节油量。另外,阻风门限制了进气量,发动机不能输出应有的功率。因此,从冷车到热车这个过程中,化油器发动机都处于过渡时期,在此期间,油耗和有害物的排放都远远高于标定状态。
调稀化油器-捉襟见肘
由于欧II期间,化油器最大的问题是CO,借助于二次进气,才有可能通过排放法规。但是二次进气的作用最多只有30%,大多数的减排量还需要化油器本身的调稀来解决。
但是化油器调稀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对发动机制造散差有严格的要求。否则,整车的性能很不稳定,严重者出现放炮,低温启动困难,加速无力等现像。从启动到正常行驶,所需要的时间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在没有排放要求的情况下,化油器较浓,发动机的散差表现的不明显。当化油器调稀时发动机制造散差的问题就会通过性能暴露出来,如果回头再来解决这个问题,所要花费的成本可就远远不只增加了一个二次进气装置。
汽车电喷——前车之鉴
如果化油器在汽车业还有存留,哪怕只剩下一点点,也有它存在的理由。然而事实是:它已经荡然无存了。
化油器的命运只是物竞天择的必然结果。那为什么化油器不能与电喷共存,非要闹到既生瑜,何生亮的地步呢?这有它历史的原因。
上世纪60年代初,德国的Bendix公司发明了现在汽车用的电喷工作原理。之后,化油器和电喷的确共存了很长一段时间。那时,化油器之所以能生存主要是因为单片机(MCU)技术还不够成熟,喷嘴只能用一种叫做Multivibtrator的模拟电路所驱动。
随着单片机技术的发展,化油器开始全面退出汽车业。汽车业这项革命性的变化始于Bosch公司开发的Motronic系列产品,Motronic将可编程的单片机技术与燃油喷射装置完美地结合,彻底改变了两者共存的局面。从此,化油器企业纷纷转产或者吊在了摩托车这一棵树上。
是什么力量使得企业愿意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去更替产品呢?难道仅仅是因为环保法规的要求吗?
答案是:市场决定一切。道理很简单,即便是没有环保法规的要求,也不会有任何一个人愿意再回到从前,去开一辆化油器车。那时候早晨起来不得不拉起阻风门,冒着滚滚的黑烟,再急也得热上5分钟的车才能上路。 幸亏早年不是现在这样的油价,否则再便宜也不会购买那百公里消耗十五六升油的化油器车。
摩托车电喷的冬天已经过去
从2000年前后开始,人们就开始将简化的汽车用Bosch系统应用于小排量摩托车。由于摩托车发动机的特殊性,这些电喷摩托推向市场后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有益的尝试无疑对摩托车电喷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使得这个市场更加沉稳和理性。摩托车电喷业也从此进入了冬季。
在这个冬季,摩托车企业十分消沉,一种抹之不去的错误认识始终萦绕着这个产业:
电喷的根本问题是成本
电喷太复杂,售后服务没有办法做
电喷解决的只是排放
因此,只有到了欧III才有市场
其实,摩托车电喷化道路上的最大拦路虎是技术。在这个冬季里,除了汽车系统以外,专用于小排量摩托车的电喷技术体系还没有诞生。也正是在这个冬季,新的电喷技术体系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日本,一种称为DCP的技术渐渐地浮出水面;然而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两种5年前几乎同时起步开发的技术,居然具有十分相近的核心——直线泵技术,如今它们又几乎同时走向市场。
以FAI和DCP为代表的直线泵技术的成熟标志着摩托车电喷冬季的结束。中国的FAI团队主要由归国人员、教授、博士和研究生组成,成功地建立了一种国际领先的、专门适应于小型发动机的电喷技术体系。
今天,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知名的摩托车企业都已经制定了十分明确的电喷战略,一场摩托车电喷化的变革正在拉开序幕。
认为摩托车电喷只能依靠环保法规而形成市场,已经是太老的皇历了。君不见日本铃木公司所生产的LET’S4电喷摩托在日本已经热销,别忘了,日本现在实行的还是欧I环保标准呢!
当电喷技术开始推广后,摩托车企业很有可能面临再一次洗牌。因为对于前期有限的电喷生产资源和知识产权,有远见的企业总是设法实现一定程度的垄断,其余的企业因为缺乏电喷资源而逐步地失去市场。因此,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需要早日与电喷企业沟通。
产业升级,没有成本
如果化油器与电喷可以实现互换,那么,摩托车产业升级的成本则几乎为零
0 顶一下 | 对摩托车电喷时代的来临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