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摩托车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我国摩托车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坚持走自主创新发展自主品牌的道路,努力掌握核心技术,成为世界产量第一大国。在中小排量摩托车制造技术领域方面,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摩托车已成为我国出口的重要机电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摩托车工业是我国汽车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更加深入,随着人民群众收入不断增加,摩托车已成为广大城乡居民的重要代步工具和致富工具,也将逐渐成为我国人民群众休闲娱乐和体育竞技工具,也是我国公安、武警、军队特种需求的一种重要装备。作为一种使用方便、行动快捷、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摩托车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摩托车已经是融合了机械、电子、仪表、化工和各种新型材料等诸多高新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科技含量较高的交通工具。 摩托车行业的现状 全国摩托车行业(包括整车企业及骨干配件企业)约800家左右,由于摩托车生产准入制度的实施,整车独立序号企业由155家减为目前的108家(目录内),零配件骨干企业约700家。目前行业的从业员工超过300万人,固定资产原值超过300亿元。我国自1993年到2005的十余年中,一直是世界摩托车第一生产大国。“十五”期间,摩托车产量年平均增长率为9.2%,产销率100%。2005年全国共生产摩托车1776.72万辆,完成工业总产值725.9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4.17亿元,同比增长21.89%;出口量为722.66万辆,出口金额高达22.48亿美元,同比增长48.54%;上交税金30.6亿元。产品分布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有5家企业产量超过100万辆,5家企业超过80万辆,产量前十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由2000年的48.2%上升至62.4%,显现了行业结构调整的成果。 “十五”期间市场销售结构略有变化,2005年市场销售结构以50ml、100ml、110ml、125ml为主导排量。我国内地摩托车保有量约7000万辆,摩托车的千人占有率仅为54辆,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地区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千人占有率。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大力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城镇化建设速度,农民及城镇居民的收入将不断增加,国家将投入巨额资金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条件,农村及中小城镇的居民对摩托车的需求会不断扩大。因能源供应紧张,国际市场对摩托车的需求也将会稳步增长,摩托车产品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将有很稳定的国内外市场空间。 摩托车行业“十五”规划完成情况 “十五”末期年规划产量1300万辆,产值700亿元,出口量为总产量的10%~20%,出口创汇不低于8亿美元,年产100万辆以上企业3家,年销售额大于50亿元企业3~5家,市场占有率大于30%的零部件企业多家。从“十五”规划完成情况来看,“十五”末期,2005年我国年产量1776.72万辆,产值725.93亿元,出口722.66万辆,占总产量的43%,出口创汇22.48亿美元,年产100万辆以上的企业5家,年销售大于50亿元的企业3家,市场占有率大于30%的零部件企业多家,超额完成“十五”规划目标。 “十五”期间,我国累计共生产摩托车7442.69万辆,年同比增长9.2%;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082.88亿元;累计出口整车1824.66万辆,累计出口创汇59.94亿美元,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9.64亿元,累计上交税收142.32亿元,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十五”期间是我国摩托车工业在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应用方面取得较好成绩的时期,由于政府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大执行标准法规的力度和国内外市场对商品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促使企业向新产品、新技术上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由于“公告”管理对新产品审查严格,产品开发质量有所提高,骨干企业出现了前瞻性的自主创新开发研究,且有一定的技术储备,新产品开发主要集中在100ml、125ml、150ml配套使用的四冲程发动机上,整车外观设计也有所突破,市场上已经出现差异化的产品。发动机主要集中开发能满足节能、环保和噪声法规的项目上,发动机可靠性和稳定性明显提升。另外,在大排量、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方面,有些企业采取同外著名研究机构联合设计,同时培养人才的方式,已经开发出400ml、600ml的大功率发动机,以满足不同车型的使用需要。为达到国3标准,摩托车电喷技术也在积极研究试制当中,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另外,新型排气消声器、铝合金车架、倒置及充气式减震器、气缸体镀层、镁铝合金等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也已广泛使用。 “十一五”规划的发展战略 “十一五”期间,摩托车行业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和谐社会,大力节约能源,降低资源消耗,苦练内功,掌握核心技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世界知名品牌。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外的市场竞争。科技兴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利用和掌握现代高新技术,加快提升行业的开发创新能力和产品技术水平,生产能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各类摩托车,为2020年由摩托车生产大国转变生产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由于目前年产量的基数比较大,摩托车工业的年增长率应略低于国民经济年增长率。按系统工程市场需求预测:“十一五”期间摩托车年产量以平缓波动式(可能呈锯齿波)的方式发展,不会出现“井喷”,也不会出现负增长,年平均增长为5%。预计2010年我国摩托车产量应在2200万辆左右,发动机2300万台,社会保有量约1亿辆左右。 “十一五”期间应继续巩固和发展农村及中、小城镇市场;随着各地政府认真落实“行政许可法”和“科学发展观”,并在“节能、环保”政策导向性的作用下,将逐步取消对摩托车的禁、限政策。 国外市场,按照目前国际摩托车市场的发展趋势和中国摩托车产品的出口态势,“十一五”期间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市场仍会稳步扩张。中、小排量车型仍是发展中国家主导车型。大排量、高端产品将是我国出口产品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主要市场是在欧、美。 骨干企业继续做好全球的生产布局,特别是在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的国家(自由贸易区)建立子公司,这样可以利用经济一体化国家中零关税或低关税的互惠条件,进而打开自由贸易区国家的市场。
市场对产品种类的需求主要有:达到国3排放的50~150ml电喷摩托车、250~600ml大排量摩托车、针对欧美市场高附加值的个性化摩托车,摩托车的延伸产品━━ATV、通用机、摩托艇、机动雪橇、儿童运动车、代用燃料摩托车、混合动力摩托车、电动摩托车。同时,代用燃料、混合动力、电动节能环保型摩托车和多缸发动机,在“十一五”期间和未来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国家对排放及节能、噪声日益严格的法规推出,发展各种代用燃料、混合动力发动机及摩托车将成为企业生产研发创新重点。但满足国2、国3甚至更高要求的摩托车发动机技术含量很高,技术难度很大,有些核心技术国内尚未掌握,在“十一五”期间和未来能否及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摩托车和发动机,并能批量投放市场,将成为我国摩托车工业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重点。
“十一五”期间,摩托车行业要认真落实“自主创新”这一战略决策。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形成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以资本、利益为纽带的战略联盟。为较快地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应从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着手,要积极探索解决创新体系中存在的结构性和机制性问题,要制订促进科技研发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员的创新活力,要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为2020年达到摩托车生产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内外的两个市场需求预测,“十一五”末期摩托车规划产量应在2200万辆左右;工业总产值应达到1200亿~1300亿元人民币。 在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指导下,在落实“生产准入”过程中,将使摩托车行业秩序进一步规范,市场逐步净化。特别是行业“准入管理”和标准法规的严格贯彻执行,部分生产条件差、开发能力弱、产品质量不稳定、品牌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将被淘汰。按照市场机制的原则,积极主动寻求兼并或收购等方式进行整合的大型骨干企业做好在全国的生产布局。“十一五”期间,要完成大型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必须真正落实以董事会和法人治理结构为基础的企业改革,建立若干真正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集团公司。继续培育并保护以抢占国际中、高端产品市场,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中小型企业。零部件企业要利用现有的基础采取措施,加快发展,形成集团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竞争实力。关键零部件要形成10~15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质量、大批量、多品种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重点培育动力总成系统、电子系统的集成能力。鼓励零部件企业走中性化发展道路,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形成规模化经营,产品要具有性价比优势,要有品牌战略,要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成为全球摩托车零部件的生产基地和采购中心。 一、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制 要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企业的技术开发中心建设。苦练内功,尽快掌握一批核心技术。从管理、产品设计、制造工艺、市场开发入手,全面提升我国摩托车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要加快提高现代摩托车中高新技术领域的开发创新能力。 二、鼓励骨干企业做强做大 “十一五”期间,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将根据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摩托车生产准入管理办法”来规范管理行业。国家主管部门,着眼于行业整体发展,鼓励真正意义上的优化重组,做大做强,打造精品,集中精力做好自主品牌的企业,反对只是形式上的剥离和重组。今后政府主管部门将继续对重组的企业按照要求进行规范,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三、鼓励有特色的中小摩托车企业健康发展 我国摩托车企业较多,需要有进入世界强手之林,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优势企业,也需要具有不同特色的、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要根据市场特点,制定相应的战略目标,发展有性价比优势的特色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沉着应对,不断获得新的发展。
四、正确引导资金投向,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十一五”期间国家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对产能已大于需求的摩托车行业,不提倡不鼓励投资建立新企业,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对于生产出口竞赛型、豪华大排量摩托车和发动机达到国内排放、噪声要求的新建企业,给予支持。 五、合资合作企业达到双赢局面 限制盲目重复引进,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产品、先进技术、先进设备。鼓励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企业在合资合作中要重视发展自主品牌,实现双赢局面。 摩托车是具有广阔前景的出口机电产品,摩托车整车(含成套散件)到2010年出口量力争达到国内生产总量的50%;其中高附加值产品应占出口数量的30%左右,出口金额30亿美元。 在政府鼓励引导下,基础条件好的大型骨干企业在国外建立独资或合资公司,这些海外子公司的设立应首选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辐射能力强的国家,这些海外子公司应具备与国外企业抗衡的能力。政府行业要规范出口秩序,企业要加强自律,防止恶性竞争,行业要建立反倾销的预警机制。 政策建议 1. 降低企业对政府多头管理付出的高成本。 2. 要有产业倾斜政策和重点扶持目标:“十一五”期间是我国摩托车工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对技术先进、性能超前的节能环保产品等有关项目在贴息贷款和免征所得税等方面,政府要有明确的政策出台和可操作的实施措施。 3. 改革税负:所有企业应在同一起跑线上。 4. 全国已有100多个城市禁、限摩托车,既阻碍了摩托车工业健康发展,也剥夺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取消对摩托车的禁限政策。 5. 对燃油与电动助力自行车应纳入有关政府部门的管理,对超标的燃油与电动助力自行车应进行治理整顿。 6. 政府应加强摩托车出口管理,建议政府管理部门建立摩托车产品摩托车企业出口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7. 警惕反倾销,建立产业损害预警体系。随着摩托车产品出口量的迅速增加,根据国内其它行业的教训,要警惕国外利用各种壁垒实施反倾销。我们要尽快提升产品结构和技术等级,出口技术含量高的产品,避免市场冲突,避免贸易纠纷。 8. 为建立全行业的公平竞争机制,政府应加大对已出台的政策法规的监管力度,如“排放二阶段”、“合格证管理”、“税收一条龙”等的检查力度。 9.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做好安全培训:所有有能力的摩托车生产企业应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安全教育中心。定期培训消费者,加强对驾乘人员交通法规、安全行驶等知识的培训教育,提高使用者各方面的认知水平,确保安全,防范事故。建议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摩托车赛事,扩大中国摩托车产品在各个层面的影响。
0 顶一下 | 对中国摩托车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发表评论 |
责任编辑:admin
江智JZERA2008重点发展规划 |